2014年考研经验分享重点资料
之前一直有师弟师妹问,书上内容好多好乱,哪些要看、哪些要背完全一头雾水。既然贴完了真题,那咱们就根据真题来分析下哪些是书上的重点。
先说下什么是重点,平常期末考试老师给出重点,考题一般不会超出这个,背这些重点就行了。但是考研也这么搞,那就不叫划重点,那叫押题了。所谓重点,就是书上相对容易考的内容,但那些次重点也不能放弃。所以大家一定要首先认识到这一点,重点的概念可以,但抱有侥幸心理很容易悲剧。
既然是考试,那我们就从纯应试的角度分析下。考试的目的就在于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并从中进行甄选。那么,试题起码要体现专业特色、便于老师判卷并区分出学生功课的优劣,我的看法就是沿着这个思路、结合真题来的。
先说名词解释,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有五个名词解释,分布于各章各节,但一般说来,都是课后给出的重点词汇,而且多有明确定义。把握这两点,自然和容易分辨。
然后是简答,这是最核心的,也是师弟师妹问的最多的。论述、案例都要靠一个个简答的内容来支撑,计算所占比例很小,此处均略去不表。要找重点,咱们先说说哪些不是重点,以下是我个人的认为的非重点:
1、非重点章节。大家把真题还原到课本,从考察的力度就可以发现,有的章节永远都在打酱油,出大题的概率很小,比如公共管理学第十章信息资源管理和电子化ZF。
2、书上没有明确答案的。公共管理学很多课后题都是这样,真的就只是思考题。比如公共管理学第一章,你如何理解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
3、要点太多或太少的。无论太多还是太少都不利于老师给分,比如公共政策有个课后题是德罗尔宏观政策分析22条原则,完全没法给分,一点一分都不够。
4、无论述或论述太少的。比如公共管理学第四章,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有何不同?
5、逻辑混乱的。比如公共政策从政策制定到政策执行之间的内容,几本书都没有统一的体系,11版第七章政策采纳就属此类,里面很多内容一看就之可能考名词解释。
6、表述不清的,比如公共管理学第三章的寻租,书上说的一塌糊涂,还出了个课后题,你说要是考这题,那不是坑爹嘛。当然,寻租本身是很重要的专业内容哦。
7、与本学科没多大关系的。如公共管理第七章,如何理解领导和管理的不同?
8、各学科均有涉及的。有些内容各学科都在说,但正因为如此,显得它没有专业特色,考的概率就不大,比如德尔菲法。
9、太过专业的。主要是针对社会学和经济学而言的,它们既然叫学科基础,说明它只是本专业的基础性内容,有的内容对于哪个专业或许很重要,但我们只需要了解一般的、基础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就行。比如社会学的社会运行理论、经济学中一些公式的推导。
10、前后不一的。这个在社会学表现比较明显,社会学是一帮人写的,所以难免产生不一致,比如文化堕距,前后定义就不一样。
11、过时的。也是说的社会学,已经十年了还没修订,不少内容都过时了,什么社保医保只覆盖了小部分人的,不是瞎说嘛。
12、没有区分度的。比如弗洛伊德的“三我”,大家基本都知道包括本我自我超我,都能写一大篇,没啥区分度。
13、“落后”的内容。这是相对于先进的而言,比如传统预算制度相对于后面几种新的预算制度就是非重点。
14、没多大考察意义的。如公共管理第一章,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学科背景为何?
15、非作者观点。有的问题作者需要先引述别人的观点,这时,XX的观点都是浮云,作者的才是标准答案。比如公共管理第十一章公共管理绩效衡量的困难,有了作者的观点,那个林奇和戴伊的自然就不用背了。
除开这些非重点,剩下的自然就是重点了。以大家的专业眼光,挑出这些打酱油的内容应该不是难事。所以,真正要我们背的滚瓜烂熟的内容其实不多,别搞得压力很大哈。
最后再强调下,非重点不是不考,只是没有重点考的概率大而已!还有,以上都是我的一孔之见,可能与真实情况完全不同,做个参考就可以了。可以多问问师兄师姐的看法,但大家要学会独立思考。其实背书背到最后,你自然就能感觉到哪些是重点了。不信?那你十二月底来找我说道说道吧。
热门推荐:研究生院校外国哲学专业招生单位
研究生院校中国哲学专业招生单位
研究生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招生单位
考研大纲 | 考研经验 | 考研真题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