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因为志愿填报的问题导致很多高分学子也没有上到好的学校,错失上名校的机会。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搜集整理了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容易出现十大误区,希望高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之前能多看看本文,从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高考志愿填报十大误区分别如下:
误区一: 一门心思奔名校
有考生父母打算为孩子只在本科一批一志愿报考一所心仪 “名校”,二志愿放弃。这种填报志愿方式欠缺考虑,风险较大,如果孩子分数不够,本科一批一志愿没被报考院校录取,就失去了就读其他一本院校的机会。不可否认,“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不要只考虑“名校”,要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误区二: 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专家提醒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千万别冷落了招生章程,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等,特别是录取原则将直接关系到考生将来能否被录取,以及所报专业是否存在体检受限等。
误区三: 志愿之间没拉开梯度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我省今年实行平行志愿,在拉开梯度上,风险有所减小,但也不是不考虑。平行志愿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在考虑梯度问题时,专家认为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到两个志愿要有相当的保险系数,也就是说,按照往年的分数,考生的分数上最后一个或者两个平行志愿一定要非常有把握才行。
误区四: 盲目拥挤热门专业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另外一个误区是:盲目拥挤热门专业。各校招办老师表示,自己在咨询时经常被问道 “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其次,热门专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专业的“热”与“冷”总是相对的。再次,热门专业并非都是师资力量强,或是学校的名牌专业。专业热的原因有很多因素,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就是部分考生家长太功利性,单纯从眼前就业、待遇、收入来决定专业的选报,这其实是一种短期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部门、行业垄断逐渐被打破,真正对考生有用的还是在学校学的真本事。
误区五: 只凭名称来选择专业
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六: 不服从专业调剂
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可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但现在大部分高校可以提供入校后转专业的机会,因此如果考生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换专业或者选修第二学位。
误区七: 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出发把投档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退档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档,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这是平行志愿填报最大的风险。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从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志愿服从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生将大大减少。
误区八: 不考虑兴趣和特长
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专家认为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
误区九: 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
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孩子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误区十: 照搬往年录取分数线
“老师,今年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啊?”“我这个分数,能上你们学校吗”……在每年的高考招生咨询会上,分数是家长们咨询得最多的问题。类似的问题把招生老师给难住了,他们只能告诉家长 “录取分数不是学校决定的,要看考生报考的情况”。
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高考频道精心推荐:
2014年高考报考指导:挑选适合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 大学排名 | 专业排名 | 高考热门专业 |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 征集志愿 |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