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冷空气侵入后引起显著降温使水稻减产的低温冷害。在中国南方,它多发生在“寒露”节气,故名“寒露风”(又叫“社风”)。
基本内容
秋季冷空气侵入后引起显著降温使水稻减产的低温冷害。在中国南方,它多发生在“寒露”节气,故名“寒露风”(又叫“社风”)。
(低温影响水稻开花、授粉、受精和灌浆过程的正常进行,造成稻谷的秕粒率增加,稻穗轻,翘起,俗称“翘穗头”,寒露风对水稻危害的气象指标因水稻品种和发育期而不同。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初期,一般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0℃或日最低气温小于、等于17℃时,水稻生理活动遇到障碍,造成谷粒畸形形成空壳。低温强度增大,持续天数增加,危害明显加重。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当日平均气温持续三天以上低于18--20℃,梗稻受害;日平均气温持续三天以上低于20-22℃,籼稻受害。)
寒露风是什么
寒露风是南方晚稻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每年秋季“寒露”节气前后,是华南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这时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游称“翘穗”或“不沉头”,在长江流域有“秋分不出头,割了喂老牛、瘪粒,导致减产,通常称为“寒露风”。”之说。虽然出现的时间和称呼不同,但实质上都是秋季低温给晚稻抽穗扬花、灌浆造成的危害。
寒露节气(10月上旬)前后,正值晚稻抽穗扬花时期,如果这时一连三天或二天以上日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则会造成晚稻空壳、瘪粒,导致减产。因降温时一般都伴有偏北大风,当地俗称“寒露风”。
解放后,双季稻逐渐向北扩大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些地区晚稻在9月中、下旬进入抽穗扬花期,同样易遭受低温危害,但习惯上仍沿用“寒露风”一词,长江中游有的地区称“社风”或“秋分风”,长江下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晚稻在9月中下旬进入抽穗扬花期,此时若出现日平均气温低于20℃的连续三天或以上的低温,其危害与华南类似,故沿称寒露风。
寒露风的影响
寒露风与冷空气活动有关,当北方有强冷空气南下且冷空气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时,最易造成寒露风灾害。对大面积种植的晚稻而言,尚无很有效的预防措施。
减数分裂期对低温最敏感,主要是雄蕊受害,使花粉不能正常成熟或成熟度较差,造成空粒或穗粒畸形、变态等现象,导致减产。
一般情况下,寒露风严重的年份,晚稻产量就明显降低。造成寒露风危害的因素较多,但主要是低温。一般在抽穗扬花期,低温出现越早、温度越低、低温出现时间越长,受害就越重,若伴有大风、阴雨或过于干燥,则加重其危害。如华南沿海一带,当冷空气南下与台风相遇时,风力较大,并伴有大雨、暴雨或连阴雨,日照短缺,不仅影响晚稻抽穗扬花,而且造成机械损伤,危害更大。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立夏 | 小满 | 芒种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立夏 | 小满 | 芒种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