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半月谈时政热点:干部调研“虚浮症”病根未祛

【 liuxue86.com - 半月谈 】

  本文“半月谈时政热点:干部调研“虚浮症”病根未祛”由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编辑整理,欢迎阅读。

  据媒体近日报道,在某地有一条连接马路的水泥路,宽约两尺,高出田埂一截子,明晃晃地通向田地深处。农田里修水泥路干什么?干部笑而不语,农民背后戳穿:这块地是示范田,上头经常有领导来参观,为了避免弄脏领导的皮鞋和裤子,专门修了水泥路。

  类似现象并不罕见。2013年新华社就曾报道过湖南某市存在的各种五花八门的“假调研”——如“民情笔记全由基层干部代写,明明人在城里,名字却赫然出现在数十公里外的联点驻村签到本上”……

  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气。

  “作为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调研是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是联系群众的必然途径,也是展示其工作作风的重要窗口。”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谈方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在谈方看来,领导干部要掌握“原生态”的民情,宜轻车简从,不打招呼,直接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中去。“不按常规套路‘出牌’,不走寻常‘路线’,才能让基层‘防不胜防’,这有利于根治干部调研‘虚浮症’。”

  医治四种调研“虚浮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重视调研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各地强化和改进调研工作,要求各级干部下基层听真话、察实情、知民意,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找原因、想办法。然而,在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染上的调研“虚浮症”仍然病根未祛。

  形式之一,“踩点式”。有些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提前安排工作人员打招呼,给下面留有充裕的准备时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形式主义风气一级传染一级,使一些调研变成了上下默契的“约研”。有的基层为做好“迎研”工作,专门对领导干部要去的企业、农户家庭、参观地点进行重点“踩点”。

  一些调研对象,甚至被基层专门挑选并进行“培训”。领导一般会到公路沿线或路途近一些的“点”,地方偏僻、路途遥远的“点”较少被调研,于是,一些基层摸准了脉,重点布好路边的“点”,以“应付”上级领导调研,调研一下变了味。

  形式之二,“盆景式”。少数领导干部调研时只走“规定路线”,没有“自选动作”,大事小事“客随主便”,走到、看到的是事先主人精心准备、认真包装的“盆景”,听到的也是提前“彩排”的好听话。

  形式之三,“歌德式”。少数领导干部调研,爱看当地政府的成绩,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在不挑刺、不揭短的默契里,变成上下级干部皆大欢喜的“报喜汇”。

  有基层干部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反映,个别领导干部调研并非看不到基层工作存在的失误和问题,却只喜欢听成绩汇报,甚至喜欢听奉承的话,不喜听反映问题和困难之言,不喜听建议和意见。

  形式之四,“脱节式”。有些领导干部也会到群众中了解民情民意,还与基层干部座谈、听汇报、看报表,收集材料一大袋,可不分析问题,也不做深入研究,更无解决办法,来年调研,还是问题依旧。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沈友军接受采访时谈到,一些干部调研“虚浮症”的产生,在于其只把调研当成一个形式、某种任务去完成,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调研的意义与价值,宗旨意识不强,缺乏调研的真心;还有一些是领导干部缺乏调研能力,方法不当、调查不深、研究不透。

  双脚“踩空”必会影响科学决策

  调研“虚浮症”的存在,会导致领导干部双脚“踩空”,头脑“发空”,问题“抓空”,出现“拍脑袋”决策的现象。

  “领导干部调研能否成功,有三个前提。”谈方说,“一是有没有揣着真正问题‘去’。这是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前提,带着真问题去,调研才能有的放矢。领导干部下基层,目的应是为了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是有没有真实数据‘来’。真实数据是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的生命力所在,有真实数据才有真相,这是衡量调研真实性的标准之一。”谈方说,“三看有没有真知灼见‘出’,就是调研要有结果和结论,这是调研的最终目的,调研质量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上。”

  针对有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调研“虚浮症”,谈方分析了其危害性。“一些领导干部的‘踩点式’调研,违背了调研初衷,是一种不良风气,会使弄虚作假之风盛行,让领导听不到真话,了解不到实情,劳民又伤财。”

  “至于‘盆景式’调研,少数基层干部意愿打造‘盆景’,作为应对各层级调研和对外展示的窗口。”谈方说,“下基层只看那些完美的‘盆景’,就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从而掩盖了其他问题。”

  “深入基层调研,其调研内容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歌德式’调研夸大成绩的部分,将存在的问题或掩饰、或美化,弄虚作假,极易将矛盾的端倪和事件的诱因淡化。”谈方说。

  在谈方看来,即便调研中发现了问题、获得了信息,但“脱节式”调研使调研与决策成了“两张皮”,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让调研的价值大打折扣。

  近些年被曝光的诸如一些地方重大工程的盲目上马、环境严重污染等行为,都与决策失误有关,其中一部分就是因为前期调研或调研不充分,酿成决策错误。

  决策失误尤其是重大行政决策失误,会给党和国家造成危害和损失。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今年3月22日,国资委党委、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通报,对近期查处的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总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两起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案件进行通报。

  中国铁物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对抗国资委指示,拒不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对子企业疏于管理,放纵风险发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中冶集团并购唐山恒通集团公司过程中,违规决策和操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中,“决策不当”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相关负责人缺乏调研,拍脑袋决策。

  让干部调研更接“地气”

  多位受访专家都谈到,让调研这个“传家宝”发挥现代功用,使干部调研真正成为体民情、察民意、做决策的得力手段,就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确保调研工作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式方法。

  首先,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调研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应成为贯穿于领导干部工作全过程的基本工作制度。”谈方认为,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应当坚持从制度设计上把调研贯穿于领导干部决策的全过程。

  “对本地区、本部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问题,应坚持做到先调研后决策。”谈方说,“提交讨论的重要决策方案,应该是经过深入调研形成的,有的还应有不同决策方案作比较。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出台,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领导干部调研宜突出针对性。”谈方说,“调研只有找准问题,才能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服务。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调研应着眼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

  其次,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在“健全”两字上下更大功夫,要有更完善更有保障的制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执行、落实。

  第三,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沈友军说,“领导干部宜选择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沈友军看来,领导干部把心用到了,真心拜人民群众为师,真诚与人民群众交心,就能在调研中听到真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第四,把握好“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郑金洲认为,调研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认识系统化,把粗浅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调研报告则提倡短而精,力求做到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文风朴实。调研中形成的新认识、新举措要及时写入领导讲话材料或规范性文件。

  第五,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以此倒逼各级领导干部真正重视调研,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

  公务员考试半月谈栏目推荐: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 行测 | 公务员模拟试题


公务员时事政治 半月谈时评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报考指南 历年考试真题

  想了解更多半月谈网的资讯,请访问: 半月谈

本文来源://www.suckincock.com/a/3167762.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