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章莹颖案一直受到很多国内外人士的关注,那么在外留学的学生怎么确保自己的安全呢?听留学生娓娓道来。下面和出国留学网一起来看看吧!欢迎阅读。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听留学生归来谈“章莹颖案”,才知道我们认为的美国“安全”都只是“想当然”
作为一位留学美国三年的中国学生,除了提醒有志于出国留学深造的同学们注意自我保护、提高警惕外,也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到中美校园和社区在管理模式、地理分布上的差异。既不要将“章莹颖事件”看作个例不屑一顾,也不要盲目担忧因噎废食。在对自己的留学目的地进行充分的了解、准备后,谨慎选择生活区域,严肃对待两国差异,才是留学生应有的态度。
校园自由,不等于放松警惕
绝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是从高中或大学直接进入美国高校学习,几乎没有或仅有短暂的社会经验。因而,我们对社会的多面性、复杂性并没有切身的体会。相对于中国大学“象牙塔”式的封闭,美国的大学往往更加开放,且与社区融为一体。
从分布上看,美国的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社区和大学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标志:有的社区是围绕大学而建(例如新泽西州立大学),而有的大学则混杂在居民区里,仅在建筑用校徽旗帜以示区分(例如纽约大学)。与中国大学有门禁、保安等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不同,美国开放的校园环境使学校的人员结构变得复杂起来。你也许会在学校图书馆里遇到前来避寒的流浪汉;在校车上遇到住在附近的居民;在校外餐馆遇到正在勤工俭学的同专业同学。这种与社区之间的亲密关系,使大学不再仅仅止步于简单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若毫无准备地将自己暴露在复杂的关系中,显然会增加安全隐患。
从管理上看,美国大学赋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开放、包容、多元化是许多学校的管理风格和教学理念。留学生的种族、宗教、信仰、兴趣爱好、学生社团的多样化,与中国大学自上而下、以班为单位的统一管理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我们所熟悉的“班集体”概念中,一个人的身份往往能得到群体性的认同;而走出了“班集体”的保护,要想在短时间内确立一个人的真实身份只能凭借他/她的“一面之词。”当你积极投身于各式派对和社团活动的时候,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那位自称是你的同班同学并且长相和善的人,真实身份可能并非如此。
那么,较为自由的校园环境、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是否能成为留学生放松警惕、全情投入异国生活的理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前往美国深造之前,我们有责任对自己选择的学校、其所处地区的社会治安、风土人情、人口分布、宗教信仰等进行调查了解。学校学生的种族分布如何?对非本土居民是否持有应有的尊重?居住地的治安如何?是否有区域警察或校警巡逻?当地居民信仰何种宗教?这种宗教有何禁忌?……最重要的是,我,作为一位留学生,是否已经做足准备,并且有能力应对这些校园文化上的差异?
国家发达不代表安全
在选择中国大学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把大学所在的城市或地区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但在选择出国深造时,我们往往更关注大学的排名、专业前景、学费高低。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美国的地区差异缺乏足够的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认为美国比中国更发达。但“更发达”不等于“更安全。”
美国的“发达”也许存在于其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环保理念等,但并非其公共交通建设。美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远高于中国,“车轮上的国家”并非浪得虚名。在纽约、芝加哥、洛杉矶这样举世闻名的大城市,步履匆匆、车水马龙确实是常态。然而,除去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城市,美国有90%的地方都是乡村结构。许许多多的高等学府,恰恰坐落于这些远离城市的乡村。
在中国,社区一般紧邻生活便利区:对口中小学、便利商店、菜市场、小吃街等,与周边商业圈也有公交车或地铁相连。但在美国,除了大城市中心,一般的社区都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仅没有如中国北上广地区便捷密布的地铁,就连公交车站和公交线路也是寥寥。留学生出门购物、吃饭需要10到15分钟车程更是家常便饭。这意味着,在非市中心区域,如果没有代步汽车,你将寸步难行。
无奈的是,当我们刚刚踏上美国国土,开始我们漫漫求学之路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依靠城市公共交通。由于缺乏在美国的生活经验,我们很难精确掌握公交线路的班次,很多时候只有到了公交车站,我们才意识到原计划乘坐的线路改道或停运。同时,公共节假日、道路施工、大型庆祝活动等因素也会影响交通线路的运行。人流量并不大的公交车站会使你焦虑从而亲信他人,往来班次并不频繁的公共汽车则会使你停留在危险区域的时间变长。即便是在熟悉了当地的环境后,日复一日地在同一时间单独行走同一路线,也会使危险系数成倍增加。对社情、国情知识的缺乏,往往使我们未能做足准备就匆忙出门,处于危险境地仍不自知。
远离了我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清晰的思维,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而非轻易向陌生人求助。留学生初来乍到,在生活和交通上必然遇到困难。生活必需品要去哪里购买?一日三餐如何解决?有什么安全的交通工具?通常在开学之初,学校都会有相关部门组织国际留学生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熟悉周边环境。也可以联系中国学生会,与同学结伴而行;或者向上一届的学长学姐求助,听取他们的意见。即便需要独自外出,也要及时向室友或同学报备自己的行程。
自由的学习氛围、异国的文化冲击、发达的科学技术等都不足以,也不应该让我们放松警惕,给美国贴上“安全”的标签。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也存在安全隐患、地区差异、社会问题。但既然我们远渡重洋,选择来到异国他乡求学,就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我所遇到的困难,也是其他留学生所面临的;其他人能克服的问题,我也可以战胜。保持自己理智的思考,选择值得信赖的人,独立或合作来解决眼前的困境,本身就是留学旅途中首要的、重要的一课。
7月7日,今天是你失踪的第28天。
TIPs
最后,暑假过后即是开学季,分享一些初到美国留学的小tips:
1、 学会利用手机app提前熟悉校园地图,详细规划好出门路线(如:学校官方app,谷歌地图);
2、 提前联系室友、接机组织,向他们报备自己抵达美国的时间,并问清对方的身份信息。切勿随意搭车、接受机场陌生人的帮助;
3、 向学长学姐、老师、当地学生了解学校附近的“安全地带”和“危险区域”;
4、 记住自己的居住地址和至少一位紧急联系人的电话,更换地址记得向学校和领事馆报备;
5、 充分利用学校的校车服务,规划路线;晚归的时候请校警或保安护送回家;
6、 若在校外租住,要提前了解社区的安全程度、邻居的人员结构组成(如:是学生居多,还是工作人士居多);
7、 及时将带去的大额现金存入银行,同时准备一些零钱、散钱在身边;
8、 学会Say NO,如果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礼貌地请别人重复一遍再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