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刚说到这就有不少网友跳出来质疑说,为啥老家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出国留学网节假日小编接下来就要解答这个问题。
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年夜”,又叫“过小年”。到了这天,离春节也就不远了,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
不过,这小年的日子,在各地却不太一样。北方大部分地区为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不少地方则是腊月二十四;甚至在一些日历上,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都被标为“小年”。
为啥南北的小年会相差一天?
据专家研究,小年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在殷商时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内容。魏晋之后,作为“祀灶”对象的灶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小年作为节日基本成型。
然而到了清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长期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南京比较特殊——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当时南京的老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
小年这一天有什么习俗?
“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
灶神,本是因为万物有灵观念驱使以及对上古人发明火烧食之功的崇拜、感念而臆想出来的神。《周礼》称“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灶神在上古是指火神祝融氏,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才出现了人格化的灶神。
所谓“送灶”,就是把旧年的灶神神像取下来焚化,表示灶神已经“上天言好事”去了。
祭灶的习俗表面看是人对神的敬畏,其实是人对发明火的先贤功德的感念。人们赋予灶君“司命”的职责,通过一送一迎的神圣祭祀仪式,教育主灶之人和家人不要铺张浪费,要勤俭持家,从而达到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目的。
祭灶吃糖瓜
“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这是一首民歌,说的正是祭灶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去,祭灶时都会给灶王爷供奉糖瓜,糖瓜是一种麦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也是希望给灶王爷吃了以后,让他嘴巴甜一点,上天给玉皇大帝做报告时多言好事。但是毕竟灶王爷不是人,它不会真正吃糖,糖瓜也就最后落在了小孩的嘴里。
贴灶神画像
祭灶,其实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据介绍,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放鞭炮
中国人过节都喜欢热热闹闹的。鞭炮的声响,可以渲染过节气氛;但是由于空气污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让小年卖鞭炮、放鞭炮啦。
吃饺子
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吃火烧
许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饭都渐渐被饺子统领了,但还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河南!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很多家庭自己动手,发面、炕制火烧。人们觉得,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中国那么大,每个地方的小年时间和习俗都可能不一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