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读后感

【 liuxue86.com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这本书是属于纪实类的书,都是这场灾难亲历者的发声。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读后感【一】

  1986年4月26日,这一天的天空是纯黑的。

  一连串的爆炸声震醒了美梦中的切尔诺贝利人,汹涌的火焰夹带着黑色的浓烟直冲天际,宣告着这群无辜的人们再也不会迎来耀眼又温暖的阳光。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多年后的今天深入当地,探访这些仍生活在黑色天空底下的人们,将他们的内心独白一一呈现给这个世界。时间和风不会带走一切,这些人的悲鸣应当被世界听见。

  “他们穿着T恤和衬衣冲进了火场……作为消防员,他们应召救火,这就是全部。”这是一位消防员的太太的独白。没有人告诉这些消防员这场爆炸意味着什么,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他们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冲向火场,却再也无法回归日常。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文字是如此的冷静理性,没有眼泪,没有流血,只有挥之不去的哀伤与铭刻在心底的悲痛。这位妇人不顾一切陪伴着她的丈夫,但连爱人递过来的康乃馨都不被允许触碰。辐射不会理会她的悲痛,只是静静地,悄无声息地将她的爱人与孩子的健康一一夺走。

  真相是什么?当时并没有人知晓。每一位切尔诺贝利的民众都是一个反应堆,他们被迫离开家乡,在远离家乡的地方饱受歧视与孤独。明明家乡的溪水仍然清澄,明明家乡的田野仍然生机勃勃,他们却要开始恐惧风,恐惧雨,恐惧飞鸟,恐惧家畜,恐惧切尔诺贝利人,恐惧自己。

  悲惨的历史事故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虽然现在表面上看是一片太平,但是谁能保证那些注入到大海中的辐射,那些漂浮在空气中的辐射,没有在影响着当地人,没有在影响着海另一边的人们呢?许多人将切尔诺贝利事件与战争相联系,而在我看来,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一次比战争更加残酷的科技灾难。它惊醒了正沉醉于科技高速发展迷梦中盲目自大的人们。科技正在飞速发展中,但在发展的同时,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思考的东西。科技具有不可预测性,我们无法预料它究竟会往哪一方面发展。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里描述的那个一片死寂的自然界,罪魁祸首正是DDT杀虫剂的使用,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也造成了大量的伤亡。我们在一段时间将科技视为先进与发达的代名词,但我们又何曾关注过科技带来的危害呢?

  我害怕再次听到“切尔诺贝利的声音”,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前发现问题却不愿意停止操作的工人们,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科技的两面性,忽视科技发展的弊端,从而把事件引向了无法挽回的境地。但我们不能去责怪历史,除了悲痛,我们还得铭记这场教训,我们不能被科技的高速发展与科技成果的便捷惠民蒙蔽双眼。我们需要虔诚地反思,明确技术上可能存在的缺陷,更加谨慎地发挥科技作用。

  切尔诺贝利事件、福岛核泄漏事故这些科技灾难就像是一张张警示牌,告诫着人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适度和谨慎地运用科技。科技最终服务于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我们不能因其负面效应就停止科技的发展,我们要做的是,谨慎运用科技这把双刃剑,扬长避短,尽量规避、降低甚至消除其风险,避免科技单一的经济效益导向,避免科技成为人类向大自然无度索取,用以满足自身无限膨胀的各种欲望的工具。慎始方无后忧。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审视科学,审视自我,严谨慎重识别风险,牢牢筑起安全防线,警惕灾难事故发生。

  愿这片纯黑的天空不会再一次笼罩在我们的土地上,愿这个世界能够远离苦难。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读后感【二】

  我是一个历史小白,从小对历史漠不关心,那一串串事件与时间,一个个重要的名字,与我而言,完全就是知识点,不懂的就化作一个个圈圈,学完就抛诸脑后。也是基于此,高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科,就为了逃离那难懂的知识。为啥会读这本书呢?因为家人学核反应堆专业,然而我对这个行业一窍不通,因此把这本书当成敲门砖,了解一下相关知识。而读了这本书后,书中一个个名字都有了意义,那是一条条生命,一个个平凡但是真实存在的人,这让我觉得自己是跟他们在一起的旁观者,看他们不知不觉在受着辐射,我也想喝牛奶缓解,想用水洗澡…身为历史小白的我,也察觉到切尔诺贝利和苏联解体有着密切的联系。核事故的发生,远不能把错误单纯的归咎于操作员的失误,还与当时苏联日渐僵化的体制有些莫大关联。

  拿到书就被封面上全副武装的人物给震撼了,“armtoteeth”是我想到的第一个词,这是与看不见的敌人对抗啊…而看书的过程中,一直是憋着气的,为操作人员对于操作的失误,为领导层最初的无知与逃避,为消防员乃至清理人的牺牲…看着一个个小的错误不断累积,终于酿成大祸,数十万人不得不永远离开自己的故乡。我之前就有了解,目前世界上三次比较大的核事故,最严重的就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还有日本福岛核电站以及美国三里岛核电站。

  但槽点最多的是切尔诺贝利,首先来自核反应堆本身,属于比较早期的技术,反应堆上没有安全壳,使用的停堆控制棒顶端带有石墨,作文不但没有使反应堆减慢,还加速了它的反应,控制棒插入的速度太慢,使用沸水反应技术,由于正空泡效应导致反应堆爆炸。让我感到好笑的是,反应堆爆炸的导火索是想要做一个安全的涡轮机测试,反应堆因为错误都要爆炸了,那些专家还在专注看涡轮机的数据…我想这极大的反映了专家组以及操作员的过于自信与无知,他们对4号反应堆太有信心了,以至于忽略了再听话的老虎,也是老虎的道理。而在那个时代,对于辐射的认知显然还没有深入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心里,这也导致了,在反应堆爆炸后工作人员对于放射性物质的不了解。

  其次操作人员的误操作,这真的让我想到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明明不符合实验条件,可还是勉强去操作核反应堆,一系列错误的操作,让我不禁纳闷:实验不是要非常严谨的吗?这帮专家哪里来的自信呢?唉…

  核反应堆爆炸后,管理层怕被追究责任,一直将消息捂着,先是瞒着高层领导,接着怕引起民众恐慌,领导团体也向世界捂着消息,全然不顾人民身体健康,这么做,使得民众越来越不相信苏共政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解体虽然突然提出,但人民早就寒心了吧?

  切尔诺贝利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到目前为止,变成了一座死火山,而它产生的影响,至今仍然有许多人深受其害。讽刺的是,因为切尔诺贝利被化为禁区,那里却变成了动物们的天堂,没人敢靠近的禁区,动物们才算找到了栖身之所。这一场悲剧带给人们的,是生命的流逝,是金钱与精力的大量损耗,是看不到的辐射的潜在威胁。我们都应吸取教训,对核能,在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应时刻提醒自己: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毕竟,世界再也经不起下一个切尔诺贝利事故了。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读后感【三】

  科技能给人类带来福祉,也能带来灾难。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灾难是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前苏联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事件。切尔诺贝利之灾是二十世纪最大的技术劫难。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让我们开始怀疑物理学的发展。《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曾采访过白俄罗斯科学院核能研究所实验室主任鲍里谢维奇,鲍里谢维奇说自己曾经认为除了物理学,再不会去学别的。然而,灾难发生后经过反思,他认为他会选择写作。因为,物理学发展到极致也会带来灾难。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她的作品中,讲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地那些小人物的故事。透过无数鲜活的讲述,无数深埋多年的眼泪,无数无法回避的悲剧,无数杂乱无章的思绪,无数难以控制的激情,我们看见了唯一真实的和不可复制的人类史。对于个体而言,这些悲剧过于巨大,对于人类的存活,这些又似乎显得过于渺小。我们流着眼泪读完这部记录“小人物”故事的作品。

  切尔诺贝利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灾难,散布于我们地球上的放射性核素,它还将存留五十年,一百年,一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从人类生命的角度说,它是永恒的。我们可能破解我们尚不可知的恐惧的含义吗?

  人类发明了技术,但并没有做好全部准备,我们与技术并不匹配。你能把一支真枪交到孩子手里吗?我们不就是那些疯狂的孩子吗?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读后感【四】

  这是读过的有关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书的第三本,另外两本分别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和美国作者沙希利.浦洛基的《切尔诺贝利》,三书在豆瓣上的打分都在8分以上,说明三本书都是可读的佳作。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本来自英国记者亚当.希金博特姆的这本。作者是一位英国记者,以最详实的笔墨记录了整个核灾难发生的前因后果、有开章的基本核物理知识介绍,也有对于苏联发展核能过程中许多历史事件的详细描写在他的笔下,人类历史上的这场浩劫--------发生于1986年4月26日的切尔诺贝利四号机组的爆炸跃然纸上。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坐落于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境内的普里皮亚,这个曾经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与美国对抗,铁幕两边的国家让整个地球处于核战争的边缘。但就是这样一个核帝国,却在利用核对这点上导致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这场灾难导致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694.5万人、电站周围30千米范围被隔离。整个欧洲都受影响,乌克兰、白俄罗斯成为灾难中心。

  以下几点是读本书感想:

  1、苏联长期与美国进行冷战、国家把大量金钱投入军备竞赛。国家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加之国家自上而下形成的官僚、欺瞒、好大喜功之风,在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使用水-水反应堆的情况下,苏联仍然设计建造了水-石墨反应堆。在设计过程中水-石墨反应堆本身有缺陷,为何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设计者们仍然采用?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欺瞒的原因。

  2、所有人都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心知肚明,所有人都是对安全规则的无视、所有人都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当无知的操作人员碰上了欺瞒的设计者设计的有缺陷的反应堆时,爆炸只不过是早与晚的问题,人人都成了核灾难发生的推手。

  3、这个国家从制度、核心上已经出现了问题,当灾难发生后,所有人都在互相推诿,对于灾难发生的原因、对于是否需要人员的疏散、是否需要向国际社会公开、公开多少内容都是一团混乱。

  切尔诺贝利四号反应堆的爆炸不过是压垮苏联众多稻草中的一根而已,大厦将塌,丧钟早已敲响。随着帝国倾覆,许多切尔诺贝利设计、建造、爆炸过程中的绝秘档案得以昭告天下。可是昔日的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白俄罗斯经济的衰退,那些曾经受灾的人们确永远无法回到过去,痛苦与伤痛只能由个体默默承受。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中外名著读后感

本文来源://www.suckincock.com/a/4158947.html
延伸阅读
童话的结局都是美好的,善良的人都有好的结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喜欢看童话故事。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徒生童话丑小鸭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安徒生童话丑小鸭
2021-07-23
初中的语文课本上会推荐一些必读书目,我们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阅读并撰写读后感。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初中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鲁滨逊漂流
2021-07-22
抗日年代里,无数文人志士都投入了光辉伟大的爱国运动中,我们的小英雄雨来也是积极的抗日分子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英雄雨来读后感600字以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2021-07-22
每一本优秀的书籍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好处,可能是知识量的扩充、可能是动手能力的提高、可能是人生价值观的改变等等,在品位书籍中反复斟酌,获取属于自己的知识。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
2021-07-2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本书在中小学就被老师要求通篇阅读。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600字初二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6
2021-07-22
小时候总是喜欢读鲁兵逊漂流记等之类的书,还读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2021-07-20
近期有看到一本中外名著,对我本人还是很有启发的,对于书籍里面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我的读后感想。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的晚餐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2020-12-28
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的,不仅仅是在生活上要多多给予帮助,还需要一些教育的书籍来丰富孩子的世界。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假《皇帝的新装》读后感”,仅供参考
2019-08-28
读《伊豆的舞女》,在川端康成的笔下,爱情又是怎样的一番模样。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伊豆的舞女读后感2020”,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伊豆的舞女读后感2020(一)《
2020-09-16
卡耐基先生以他对人性的洞见,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他的著作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性的弱点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
20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