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属于第十九节气。立冬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都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立冬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立冬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2022年立冬节气时间
公历2022年11月7日18点45分18秒,农历壬寅年十月十四号,星期一。
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属于第十九节气。此时,铲斗手柄指向西北方向,太阳经度达到225°。该节日于每年公历11月7日至8日举行。冬天开始后,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冬天;冬天结束了,这意味着生活开始封闭,一切都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状态;气候从干燥的秋季逐渐转变为寒冷多雨的冬季。
立冬的特点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
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此时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立冬的由来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冬这个字在汉文的意思里极为绝妙,一是它与冻同音,人们听到冬声,即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为无丝可傍身御寒的终字,意为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人们一年可收成或劳累的时间也应该结束了,是收藏、补冬和养精蓄锐等待来春的时候了。
立冬的风俗
一、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二、贺冬亦称“拜冬”
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三、冬泳
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泳是集冷水浴、空气浴与日光浴于一体的“三浴”,是冬泳人最喜爱的健身方式。“三浴”的好处已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在当前“文明病”流行情况下,江河湖海中丰富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日光浴中的紫外线对健身、供氧、防治骨质疏松等都十分有益,耐冷的程度要比冬季陆上其他体育项目强烈。
立冬节气是冬天开始吗
立冬到来,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进入冬季。
中国幅员辽阔。除了华南沿海地区全年没有冬天,青藏高原漫长的冬天没有夏天,全国各地的冬天不是同时开始的。
根据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未来六个月的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是冬季,因此“初冬即初冬”的说法基本符合中国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最北端的漠河和大兴安岭以北地区早在9月上旬就进入了冬季,首都北京也在10月下旬出现了冬季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直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