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艺术读书心得 篇1
这本书是张文质先生演讲词的整理第二版。刚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一开始是排斥的。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GDP增长要快,高楼大厦建造的要快,就是去饭店点菜都会给你一个计时器,告诉你到什么时候还不上齐菜,就再送一道菜。类似于肯德基这种快餐店遍布大街小巷,去医院看病恨不得一吃药就好,就连需要我们慢慢品读的名著都有简读版。如此快节奏的现象比比皆是,可是为啥一提到教育,就要“慢下来”?我就很好奇这本书到底要讲什么。
为啥教育要慢下来?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一个熟悉的回答:教育的对象是人,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具有差异性,要因材施教,最好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一遍教不会,就再教一遍,两遍教不会就教三遍,教育需要耐心,所以教育要慢下来。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等到上课的时候,批改作业的时候,耐心真的会慢慢消失。当一个高中生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不对的时候,当他向量垂直用坐标表示记不住的时候,当他10以内加减乘除算不对的时候,一次两次还是有耐心的,可是耐心真的会在一次一次的错误中被消磨殆尽。这时候,你的嗓门不自觉的会变大,语气也变得严厉起来,表情也会严肃起来,眼神不自觉的聚到他的身上。那时候,谁要是跟我讲“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估计都会把粉笔头砸向他。
也有不少学者强调,现在这个社会,一味地强调“教育要慢”,就是胡扯淡,不在一线教学,根本不能体会老师的压力,特别是毕业班的老师。面临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还有各种联考、会考,每次考试下来,分数总归要看一看的。学生的成绩上不去,这个时候还强调“教育是慢的艺术”,人家会觉得你在侮辱他。谁不想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考的好一点,谁又不想自己学生学得轻松,作业又少,同时又能考的好?这个就像是鱼和熊掌难以兼得。老师承担着教育人的责任,学校的信任,特别是家长的信任,不能一味地追求教育理念,不顾教学现实的老师是自私的`。
我也给自己安慰:那些不顾学生成绩的改革都是不负责任的。但凡哪个专家跟我讲,教育要慢的时候,就会百度一下,首先看他有没有在教学一线,然后再考虑要不要继续听他演讲。
所以,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首先要保障生存不至于被淘汰。就拿我来讲,作为新教师,教育情怀还是有的,教育理念也算是新的,教育热情也是高涨的。但是,我真的没有勇气在不顾及学生的成绩,大搞素质教育。我胆子很小,我怕学校领导因为教学成绩质疑我的教学能力,我怕家长因为孩子的考试成绩怀疑我的专业素养,我怕过不了多久就要被学生轰下讲台。我还是注重成绩的,如果我严厉一点,学生能考的好一点,能多一个考上大学,我还是愿意自己严厉下去的,我不希望是因为我的宽松,导致本有机会上大学的学生被挡在大学门外。我想着,先把他们送进大学,让丰富的大学学习生活、灵活的学习方式,让他感受咱们的素质教育,感受“教育的慢艺术”,快乐学习。但是,这不代表没有想过改变,我也有一点点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也会反思一天的教学行为,也在思考怎样让学生能轻松点学习?前提是,学生的成绩不能掉,最起码是不能掉的太厉害。
最后给自己的建议:改变,要一步一个脚印,学会取舍。
教育艺术读书心得 篇2
这个学期一开学,我们校长发给我们每位老师一本书,我的书是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希望我们提高教育理念,能得到成长。
我在课余和国庆节期间拜读了其中的一些内容,感触颇深。张文质,福建闽侯人,教育学者,诗人。 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的倡导人、负责人。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推广1+1式的读书理念。通过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
张文质先生在《直面教育与生命的悲情》中,他写道“其实,我们从每个人的经历中都可以看出,教师的真挚关爱对人的幼年时期的成长,对人生建立的信心是多麽重要的一件事啊!就像美国诗人艾米斯说的那样,哪怕仅仅把一只晕厥的知更鸟送回巢中,我们也就不虚度此生!”我很认同张文质先生的这个观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遇到过好多事例,我现在所教的四年级有一个调皮男孩,想象力特别好,绘画形式很独特,也很大但,我选他当课代表,当我刚说时他激动了好一会儿,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向我提出他不想当,但是,能看的出他是犹豫的,因为长时间的在班级中的表现不好,可能是对自己不自信的原因。我还是坚持让他当,他也就依从了。时间过去了一个月了,有一天,调皮男孩的一个好朋友突然问我:“老师,王景鑫真的是美术课代表吗?”我说:“是啊”,“啊,你真的是课代表!”这时,我看到王景鑫已经是满脸自豪,激动地脸都红了。我很是感慨,我深深的感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这句口号是多么重要啊!
教育艺术读书心得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教育是慢的艺术》
对于“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真的没有好好地思考过。自己当教师的生活真的就那么平淡无奇,每天工作的痕迹就像沙滩上的沙子一样,被海水冲洗过后马上就会归与平静。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之后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开始了慢慢地审视。《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首先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然后顺着这种正道,终成大器。教育恰如教孩子学步。对待学生的成长,来不得半点儿急躁,不需要越俎代庖。放手是必要的,尝试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孩子还没有迈开第一个脚步,你就去牵引他,甚至一会儿捉住他的右腿,一会儿抓住他的左腿,帮他迈步,那孩子也许永远也学不会独立迈步。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待学生,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能戴“有色”眼镜。对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所犯的过错,我们需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可只听一面之词,以免造成“错案”,伤害孩子的心灵。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
班里总有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孩子。我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我是很负责地给他们课外进行再次辅导。但是扪心自问,我的出发点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班的平均成绩能提高一点。估计这样的辅导也就成了纯粹的功课辅导。只要他会做这样的题目就行了。其实这样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了。但如果仔细地想想看,当讲了一遍又一遍的时候,我没有生气?没有焦灼?是的,我生气,甚至愤怒。也有老师说:“我宁可教100个好学生也不想教一个教几十遍都不会的学生。”当然这是没办法时的调侃。孩子之间的思维能力的发展速度有差异,一个孩子的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差异。他在低年级的时候掌握不了这个知识,而我们老师却那么着急。强迫着小孩一定要弄懂,家长老师不惜用灌输的办法也要他记住。家长说:“看你什么脑子,这点也记不住。考试题目一样的都不会填。”老师说:“就是这么做,等到考试像这样的题目还是这样做,懂了没?”小孩累啊,我们累不累啊?就为了一道等过段时间孩子自然就会的题目。那如果放弃这道题目怎么样?那就是家长要抱怨:“才考这么点分数。”老师要抱怨:“你这道题目做对了,班级的优秀率就高一些了。”原来我们都掉进分眼里去啦!人家可能是大器晚成的孩子哦!
书中也有一行小字提醒了我。“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立竿见影’往往是有害的,甚至是反教育的。”培养人是一辈子的事,要作长远打算,教育是一项细活,是一项不能立竿见影的工程。我认为,《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的意义就在于,当大家都浮躁于教育立竿见影、急功近利时,有人大胆地和你谈“慢”,真的很有味道。
总之,我们应该用“慢的艺术”,熏陶自己的心灵;用“慢的艺术”,陶冶每个学生的情操。希望自己能坚持读书,使自己的视野慢慢地变得更为开阔,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充盈起来!
教育艺术读书心得 篇4
暑假偶然翻阅了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我感受到了“生命化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耳熟能详的话有了更深的了解。
书中提到教师需要带着生命的热忱进入课堂,然后对孩子所有生命的行为经常给予肯定。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
作为一线教师,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急功近利与教育本义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对待教育,慢慢欣赏学生成长。张文质老师在书中提到“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的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与从容”;“我们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乏闲心”。不知从何时起,我也常常被一些日常教学工作弄得焦头烂额,没有花时间去思考,去关注学生的发展,做教育应该做的事情。
张文质老师在谈到生命教育的“关键词”时,提及了“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细节”,这些都是我们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要培养的姿态和心态。”慢教育”并不局限在课堂上,而应包含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从这样一个意义来讲,老师真的需要处处留心教育资源,关注教育对象,以一个等待的姿态倾情投入教育,时刻关注生命的成长。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需要我们的教育才能成长,而不是说你今天说要把学生规矩成什么样子,学生明天就会是什么样子。他们不可能规规矩矩地按我们的想法去做,他们的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的道路上难免出这样那样的错误,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学生工作是一项反复的长期的工作,需要慢性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要在实践中漫漫形成。老师工作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切忌急于求成,要抱着每一朵生命之树都会开花的心态,我们要温柔、耐心、更需要悠闲的等待。
从现在开始,我时刻要提醒自己,学着克制自己,慢慢适应学生的身心变化,因为教育就是慢的艺术。
教育艺术读书心得 篇5
当我在学校看到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时,题目“教育是慢的艺术”这句话吸引了我,这句话让我的内心有异样的触动,当代生活日新月异,我们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现实社会里急功近利的浮躁现象普遍存在,谁不在追求快捷便利,教育也是如此。看着身边的一些人在最短的时间里功成名就,谁不羡慕。许多人都渴望着一步登天,一夜成名,一蹴而就……我捧着这本书,我要看看张文质是怎样看待如今的教育和教师的追求方向。
张文质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写道:让我们时时提醒自己,克制自己,改变自己的否定思维,让我们一点一滴地变得阳光一点,积极一点,主动一点,努力着慢慢地使自己成为建设性文化的一部分,成为赞美文化的一部分……
从张文质的这段文字中我体会到:教育是慢的艺术,首先要“慢”在教师本身,教师要逐渐地不断地改变自己,以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让自己的教育更有智慧。
张文质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写道:我深信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生命意识才是学校文化中最具意义的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着,更重要的是,他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一个人在影响、默化、润泽着他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
我想我们应该更努力的工作,让教育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润泽我们的生命。在人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我们不在乎欢笑伴着泪水。我们要加深对教育的理解,确立自己的生命价值与目标,同时能够更好的去影响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个班级,甚至一所学校。我们教师就拥有这样的位置,我们依然要珍视自己内心的声音,依然要对自己有一个期待,让自己过的更好,让孩子们过的更好。让我们努力的工作,让教育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润泽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对教育永葆激情,用最初的心情做永远的教育,让我们携着平凡追逐和超越我们永远的梦想。
看书真好,洗涤人的心灵,希望自己能坚持读好书,希望自己能慢慢远离世俗的偏见,使自己的视野慢慢地变得更为开阔,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盈!从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慢”不仅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也是在自己在专业成长的路上的学无止境。我会在今后当教师的每一个日子里更清醒、更理智地遵循教育“慢”的艺术,与时俱进。
教育艺术读书心得 篇6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寒假读了张文质老师编辑写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这本书是张文质老师在多个场合的演讲集,语言浅显易懂,处处显示出张老师对教育的关注、关心与反思,他主张在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塑造身边的小环境,解放孩子。回想从教十三年,我很有感触、深有体会。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令我思考很多很多……
“慢”需要感悟。“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的保护和帮助他,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这样的文字,总是一次次惊醒我要学会等待,学生不需要的担心,而需要关心;学生错了,不需要责骂,而需要理解;学生不需要说教,而需要分享;学生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爱。学生本身就是希望,我们尽管为学生着想,为教育的慢而崇拜。我坚信,我的眼里没有差生,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神圣的理由,都有他存在的价值。比如面对一些问题儿童,爱因斯坦到十岁才可勉强说话,海伦凯勒两岁的时候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舟舟被认为是弱智少年,却是世界级的天才指挥家。
这学期,我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真的发现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家住哪里的孩子,不能说话,眼睛不能聚焦的孩子,不能听见同伴说话,带上助听器才可勉强听见声音的孩子,但是,这又怎么样呢?谁能敢说,他们不会是下一个爱因斯坦,舟舟或者海伦凯勒?时间是证明学生成长最好的东西,不是靠老师的声嘶力竭的呐喊和批评甚至奚落讽刺,置之不理。这样的孩子一定会有独特的视角和自己的思想。老师生拉硬扯地教育管教,怕是会误事的,也不会有什么成效,“教育是慢的艺术,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千万不要在无意的伤害中偷走了孩子的梦想。
“慢”需要等待。教育的等待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美好的东西,在课堂上即使我们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法教授同样的知识,也不会使学生取得同样的成绩。那就让我们学会等待吧,用耐心静静地等待,用宽容温暖去等待,用汗水辛勤去等待。就像农民一样,春日里播种,把对秋天果实累累的向往融于浇水施肥、松土拔草、辛苦耕耘之中,尽管有许多果实的收获是要等到来年乃至他年的,但他们依然不恼怒,不气馁,继续默默耕耘,因为他们相信,每一粒种子都有发芽成长结果的那一天!作为教师,“等待”就是见证学生成长的过程,“等待”给了学生成长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等待”是对学生的信任,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关注和挖掘学生的潜力是至关重要的。面对每一个学生时,我们始终都要有这样的心理暗示:在他的成长中一定有很多潜能没有被挖掘出来,我们不要着急,慢慢等待,等待的过程也是孩子潜能释放的过程。真诚地赏识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期待并加以特别引导的话,那他们的潜能将会得到充分地挖掘。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等待的艺术。对学生的教育永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惟有耐心的等待,坚守,我们才能看到花开的美丽。
“慢”需要永恒的责任。张老师告诫我们:要加深对教育的理解,确立自己的生命价值与目标。本书中,他提到马克思·范梅兰对教师最好的描述:成为学生心目中能够替代父母角色的人。他还说:“研究教育,最需要的是倾听、观察、记录和描述,研究教育就是回到教育,回到细致、持久的省悟之中”。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认为,教育往往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积淀一些有用的东西。在教学中,我们要去慢慢地感悟,教育是浸润和雕琢的境界,要保持“慢”,慢,代表是平静和平和;慢代表是细致和细腻;慢代表的耐心和耐性,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心情。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
1、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学生。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禀赋,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宽容、尊重差异,就是培植文化与人的多样性。
2、学会等待。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智慧的觉醒,有一个精神力量增长的过程,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教师要有等待之心。
3、学会倾听。更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4、学会欣赏,哪怕孩子只有点滴进步,我们也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
5、学会赞美。教师应大声说出对孩子的肯定和表扬。
6、学会参与。参与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和学生在一起。
7、学会合作。任何课堂的成功都有赖于师生的对话、互动、合作,而合作能力的培养,只能在合作过程中实现。
8、学会表现。教师要有很好的“舞台感”和课堂表现能力。
9、学会反省。不仅思考教育方法、策略、技术,更要检讨在成全人的方式、价值取向上的对与错。
10、学会创造。通过成就学生的方式来成就自己。我们的成就感、满足感离不开课堂和学生。要成为有魅力、有感召力的人。成为引领孩子人生方向的人。
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陪着学生长成参天大树,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教育艺术读书心得 篇7
有的孩子甚至一次报了多个学习班,每到周末,就跟着家长如同走马灯似的到处赶班上课。有些家长想让孩子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却忘记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让孩子变得优秀的愿望是好的,但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了无谓地追求快速、高效了。
不知道是对学生不信任还是对自己不信任,总之会有一种紧张的情绪。虽然每次考前动员,我都费尽心思,总要讲一些他们之前没听过的故事。因为,我担心老生常谈最后会变成空谈。比如这次期末考前,我讲了一个留学生到德国去的时候所经历的一件事。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都可以顺利通过检查,唯独来自中国的学生要被留下来详细检查,他们不大相信文凭上的钢印,不大相信身份证是真实的,因为中国假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他们觉得这个民族他们不敢随意相信。你在国内,觉得处处防假,经常打假,都习以为常了。然而,走出国门,你才会发现,原来,民族的诚信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尊严了。国有国格,人有人格。面对这样的诚信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每一次考试,希望我们都能想到我们的责任。类似这样的教育很多,我们得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新鲜的教育故事,因为我们一直希望孩子们的生命会很美丽,能尽量少沾染一些市侩的污浊气。
强迫着小孩一定要弄懂,家长老师不惜用灌输的办法也要他记住。家长说:”看你什么脑子,这点也记不住。考试题目一样的都不会填。“老师说:”就是这么做,等到考试像这样的题目还是这样做,懂了没?“小孩累啊,我们累不累啊?就为了一道等过段时间孩子自然就会的题目。那如果放弃这道题目怎么样?那就是家长要抱怨:”才考这么点分数。“老师要抱怨:”你这道题目做对了,班级的优秀率就高一些了。“原来我们都掉进分眼里去啦!人家可能是大器晚成的孩子哦!
不知道是对学生不信任还是对自己不信任,总之会有一种紧张的情绪。虽然每次考前动员,我都费尽心思,总要讲一些他们之前没听过的故事。因为,我担心老生常谈最后会变成空谈。比如这次期末考前,我讲了一个留学生到德国去的时候所经历的一件事。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都可以顺利通过检查,唯独来自中国的学生要被留下来详细检查,他们不大相信文凭上的钢印,不大相信身份证是真实的,因为中国假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他们觉得这个民族他们不敢随意相信。你在国内,觉得处处防假,经常打假,都习以为常了。然而,走出国门,你才会发现,原来,民族的诚信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尊严了。国有国格,人有人格。面对这样的诚信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每一次考试,希望我们都能想到我们的责任。类似这样的教育很多,我们得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新鲜的教育故事,因为我们一直希望孩子们的生命会很美丽,能尽量少沾染一些市侩的污浊气。孩子们今后走上社会,会看到很多
强迫着小孩一定要弄懂,家长老师不惜用灌输的办法也要他记住。家长说:”看你什么脑子,这点也记不住。考试题目一样的都不会填。“老师说:”就是这么做,等到考试像这样的题目还是这样做,懂了没?“小孩累啊,我们累不累啊?就为了一道等过段时间孩子自然就会的题目。那如果放弃这道题目怎么样?那就是家长要抱怨:”才考这么点分数。“老师要抱怨:”你这道题目做对了,班级的优秀率就高一些了。“原来我们都掉进分眼里去啦!人家可能是大器晚成的孩子哦!
书中也有一行小字提醒了我。”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立竿见影’往往是有害的,甚至是反教育的。“”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它到底会对学生一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它成全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把眼光放得这么远了,才能对今天的教育行为有所思考。我是任教小学语文的老师,于是我的眼光对文字有所偏向。若干年以后,我想我所教的知识对孩子们来说真是不足挂齿了。然而我的小学语文有没有在他童年的时候给他沉淀下什么了吗?当我年老的时候,如果我也能说上这么一句”能成为孩子们优秀的向导,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事了。“那我想,即使我一生的工作再怎么默默无闻也是值得尊敬自己的了。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