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主题阅读推荐:“我的朋友教案反思”。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案的编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质。教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如何写出一篇在平均水平之上的教案呢?感谢阅读我们为你整理的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尝试运用多种手段在纸盘上大胆地制作,表演自己的好朋友。
2、活动中遇到困难会主动请求老师或同伴帮助。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圆形、徒圆形若干,数量等于幼儿人数。
2、制作的工具和辅助材料:水彩笔、绒线、纸及一些废旧材料。
3、活动室内展示老师制作的纸盘,共幼儿欣赏。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说、看看桌子、柜子上又那些材料?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用纸盘来表演自己的好朋友,可以选用那些材料?
3、幼儿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启发幼儿运用多种表演手法,如:用纸、绒线粘贴头发,用彩笔在纸盘上画武官。鼓励幼儿遇到困难可以请求同伴或老师帮助,并提醒幼儿制作完后要将所有物品归放整齐。
4、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并猜猜这是谁,
活动延伸:
可将幼儿作品布置于墙,供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学习增加同伴间的友谊
活动反思:
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些孩子提问道:老师我不会画我的好朋友。我便回答到:你的朋友长什么样子就画什么样子啊。于是我就在黑板上花了一个样板冰与幼儿讲解我的好朋友的特征。作画认真的进行着,我发现很多孩子都跟着我的样板画,我就赶紧跟幼儿说,不能跟着黑板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长什么样就画什么样子。活动中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
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一日,我正与孩子们在游戏时,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玩插片。用插片自己拼出不同的形状,但自己并不能够很好的形容出自己所拼出的形状。我之前的课上已经教孩子们认识过正方形,圆形,但并没有向孩子们介绍三角形的外观和特征,有的孩子依然会把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三者的名称和特征搞混。故而,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本堂课:《我的新朋友》以帮助孩子们复习巩固正方形和圆形,并认识三角形,进而对图形宝宝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的物品。
3.会简单区分不同的形状。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三角形的认知。
教学难点:会简单区分不同的形状。
活动准备
1.图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卡片若干,小三角形人手一个;
2.画有小三角形轮廓的图片人手一幅,油画棒人手一盒;
3.画有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场地一块,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数学王国里,来了许多的图形宝宝,看看都是谁啊?
教师依次出示图形宝宝:方方(正方形),圆圆(圆形),它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大家快来看看,它长什么样子?请幼儿自由发言,说出自己通过观察得到的想法。
二.基本部分,请幼儿动手亲自操作,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1)师幼共同观察大三角形,引导幼儿通过点数的方式说出: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师幼共同念儿歌:三角形,三条边,三条边上走一走;三角形,三个角,三个角上站一站。
(2)描一描,画一画。教师给每位幼儿一个三角形轮廓,让幼儿自己选择颜色为三角形涂色,巩固其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游戏:图形宝宝找家
教师在地上事先画一个圆圈,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请幼儿自选图形卡片,排好队,随着音乐逐个将手中拿的图形卡片放在其相应的家中。
四.延伸部分。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一张正方形彩纸,用对折的方法,折出许多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在把三角形剪下来,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教学反思
上完本堂课,我最大的感触就是:
1.课堂上应该把班上孩子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课程导入环节,可能是自己的引导不够全面细致生动,所以孩子们普遍表现平静,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文章.出自教案网.在回答问题时,只有个别孩子配合。如果自己能够把开堂图形宝宝的出场设计的有新意一些,孩子就能跟上我的思路了。
2.没有及时的鼓励。以为开堂孩子们的积极性不高,我又着急了,所以当孩子们回答完我的问题后,我明显表现出紧张了,甚至忘记给孩子们鼓励了。原先,我的课程是有涉及鼓励的,结果一紧张,把这个环节忘记了。
3.各个环节线索清晰,但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不强,缺少有关联性的词语进行衔接。
4.授课环节我的口头语:然后在课堂中出现多次,今后必须要注意。
总体来说,需要改进的细节很多,平日里自己要多向右经验的同事们学习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在实践中多多加强练习和巩固,以期成为一个出色的幼儿教师。
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输、睫、否”等8个生字,会写“炸、医、输”等13个字,正确读写“医院、护士、消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创设情景
有一对好朋友—胖子和瘦子。有一天,他们到野外去玩,忽然遇到一头熊向他们逼来。瘦子手脚麻利,迅速地爬上了身边的大树,而胖子怎么也爬不上去,他着急地向瘦子求救:“嗨,拉我一把!”这时,只要瘦子停下来拉他一下,他就可以爬上去,可瘦子好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自己往上爬。眼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胖子在情急之想起了熊不吃死人,于是马上屏住呼吸,倒地装死,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当危险过去以后,胖子对瘦子说了一句话:()
1、同学们,假如你是胖子,你会说什么?
2、你们说的很有道理,胖子说的话是“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相信学了之后你会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有更深刻的理解。
3、(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问“她”和“我”分别指谁,这对朋友间发生了什么事等),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把课文读准确、流利,想想课文讲了阮恒和朋友之间的什么事。
2、指名归纳主要内容。
3、是啊,在阮恒的心里,他认为献血是有巨大危险甚至会失去生命,可他为什么要献血呢?他是怎么想的?请找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同桌交流是否找对了。
4、学生活动。
三、研读
1、交流汇报:
⑴献血前,“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让学生从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提出问题同大家讨论。如:沉默之后,阮恒为什么颤抖地举起小手?阮恒举起手为什么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两次“举”起手,有什么不同?
⑵献血时,“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教师可进行如下板书:
啜泣捂住摇头呜咽
掩盖又摇头哭泣制止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提问、讨论交流。估计学生会问:阮恒为什么输血时,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脸?他摇头表示不疼,既然不疼,那为什么要啜泣呢?又摇头也表示不疼,而且抽血是不会疼的,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这样痛苦?阮恒由“啜泣”到“呜咽”,又由“呜咽”而“低声哭泣”,表明他越来越痛苦,可他又为什么想竭力“制止抽泣”?
⑶出示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联系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阮恒内心的痛苦。
2、总结学法: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提出的问题,反思自己是怎么提问的,帮助学生概括提问的方法。
⑴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问。
⑵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提问。
⑶由人物的神态、动作去推测人物的内心提问。
⑷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提问。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阮恒感情变化的层次,体会他当时心情的变化。
二、发挥想象,合作释疑
1、我们学习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什么问题?
(阮恒为什么会哭呢?阮恒输血时为什么那么痛苦?阮恒是不是后悔为小姑娘输血呢?阮恒当时在想什么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几句话,结合下文,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下面的几句话,想象一下阮恒当时可能在想什么?
(出示文字投影)
在()里写上阮恒当时的想法,愿写几句就写几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⑴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⑵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⑶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⑷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
3、各小组派同学汇报本小组的想法: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阮恒虽然误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坚持献血的可贵品质。
三、角色扮演,深入理解
1、医生到底跟阮恒说了什么,使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医生说的话,然后同桌合作,将它改编成一段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并表演出来,看谁说得好,想象得合理,再选几组同学在班上表演。
2、表演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阮恒吗?
(引导出示问题:小男孩能够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同在孤儿院里生活,平时一定互相关心和爱护,就成了朋友,所以在小姑娘生命垂危的关键时刻,阮恒决定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救他的朋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出表达的感情。
四、总结,扩展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然而阮恒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相信一定会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能够互相帮助。
1、这个故事可以什么为题?课文为什么用阮恒的话作为题目?你从阮恒的这句话想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在困难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3、请同学们选择一件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你想对阮恒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过10以内的数量,教具:5-10的小朋友图片6张。
学具:《幼儿用书》(p1.2页),幼儿人手一支笔、印章等。
活动过程:
1、我的朋友教
师:小朋友你的朋友是谁?数一数自己有几个好朋友?
2、朋友真多
(1)、教师:这儿还有许多朋友呢,看看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师幼共同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数。
(2)、教师: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文章出自..教,案网引导幼儿复习目测接数的方法,并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分别看聚在一起的两个数,然后将两个数合起来说出总数。
3、小组操作活动。
(1)、看事物和圆点数量连线相应的数字。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事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2)、比较数量。先目测两组物体的数量,然后给多的一组打,再印上相应的数字。
(3)统计活动。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实物?请将同类的实物圈在一起,并在圆圈中印上相应的数字。
4、活动评价重点评价连线活动,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的过程。
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我们在选择活动主题时必须紧紧围绕生活实际,从生活中、从幼儿的兴趣点来确定活动。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认识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在寻找数字宝宝的环节中,当孩子自己发现的数字时,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在我们身边藏着这么多的.数字朋友啊!此时孩子们的热情被初步激发,趁热打铁,我又带领孩子们揭开数字的面纱,探寻深层的奥秘。让孩子们了解到数字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发现数字变化的奇妙。最后在孩子们对数字有了充分的感知时,让孩子们再次进行探索,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数字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从讨论中了解数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篇5
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能按曲调的节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感受歌曲中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歌词中的动物玩具每种一个,人手一个头饰。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孩子们进入教室。(边走边唱《不要妈妈抱》)
师: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一起去动物园好吗?要不要妈妈抱着去啊?(不要)
孩子们边走边唱歌不要妈妈抱。
2、找个小动物做朋友
师:啊呀,动物园里动物那么多,我们一起找一个动物朋友好吗?
幼儿唱歌《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有的朋友还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朋友,想一想,继续找,好吗?再唱一遍歌曲。
3、幼儿将动物头饰带在头上,并模仿小动物叫声
提问:你的动物朋友是谁啊?它是怎么叫的?
大家共同练习小动物叫声。
老师把它的叫声唱成好听的歌曲,幼儿跟唱。
4、教师一边摸着小动物头,一边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5、幼儿学唱歌曲数遍,亦可用问答式练习唱歌。
要求幼儿按节奏演唱歌曲。
6、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边叫边离开活动室。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提供音乐,头饰,供幼儿表演。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
2.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手偶。
2.动画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动画片
2.教师出示猴哥哥和猴弟弟的手偶,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师:小哥哥和小弟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好东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动小桌子,猴弟弟就会一起来抬,猴弟弟不会系鞋带,猴哥哥会帮他系鞋带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
3.教师用这两个布袋木偶表演了儿歌的内容。
4.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2遍。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3)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5.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
幼儿自由结伴,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改编第四句内容。
6.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你是我的好朋友》是小班《上幼儿园》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而对于入学不久,才刚刚接触集体生活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好朋友的理解是浅层次的、模糊的,甚至是可笑的。我在课前向一些幼儿问起这个话题时,他们的反映各不相同。有个平时很善于言辞的小朋友他的答案居然是其爸爸的名字。父与子成为好朋友,它所体现的是现代社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无间、平等与理解,是如今十分提倡的一种家庭教育模式,如果话从一个十八岁的青少年口中说出,是令人称赞,令人羡慕的,但对于只有五岁的孩子来说,我感到他并没有真正理解好朋友的概念。在我的提醒下,他说出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也是他的邻居。而其他小朋友似乎更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说起。因此,我针对现有的情况,修改了原来的教案。原设计的导入是说说好朋友的名字,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导入比较呆板,而且小朋友之间的名字也不熟悉,很有可能说不出来。因此我改为以两个布袋木偶的形象出现,这样更能吸引孩子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孩子理解好朋友的概念。于是我通过让观看小故事: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好东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动小桌子,猴弟弟就会一起来抬,猴弟弟不会系鞋带,猴哥哥会帮他系鞋带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在第二环节,我就以这两个布袋木偶表演了儿歌的内容,整个活动以布袋木偶贯穿始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兴趣浓厚,同时也对好朋友这一概念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虽然孩子们会用秩嫩的口气较连贯地表演儿歌你是我的好朋友了,但我想,这只是一个表层的反映,好朋友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关系,更是一种深厚的感情。因此,如何培养这种社会情感更具有现实意义。认真学习幼儿教师《指南》,幼儿的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它的意义是显见的,它所提倡的是赋予幼儿一个良好的社会的界定,给他们一个积极的他人眼中的自我。孩子们渴望爱,渴望对他人的归属感,好朋友正是这种渴望的外在体现。因此我们应该多为他们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且加以指导。千里难寻是朋友,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有许多真诚的朋友。
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运用令同伴愉快、接纳的动作有节奏地向朋友打招呼。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过程:
一、律动:《春天》、《小小蛋儿把门开》。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好妈妈》。
三、学习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他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我的朋友在哪里》
2、教师清唱歌曲,
3、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了唱了什么?
4、再次欣赏歌曲一遍
5、提问:歌曲中说我的朋友在哪里?
6、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旋律分句按节奏念歌词
7、完整教唱歌曲: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唱出来吧。
8、完整教唱歌曲三遍。
9、引导幼儿用愉快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同时用动作和朋友打招呼:小朋友找到朋友后心情怎么样?你会怎样和同伴打招呼。
四、复习歌曲《约翰弟弟》。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音乐领域的开课,总体来说,幼儿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会歌曲,并会大胆地一边唱一边进行表演,学会与朋友交往的能力,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不足:活动中若能再为幼儿创造一些自己游戏的空间,效果会更好。也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在今后的音乐活动教学领域里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篇8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区别“啜泣、呜咽、哭泣”在词义上的差别。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2、通过描写小男孩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读懂重点语句。
2、通过描写人物神情、动作的词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进而读懂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设计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她是谁?我又是谁?
3、这句话是谁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阮恒在输血过程中有些怎样的神情和动作?这些神情体现了阮恒当时怎样的心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
二、出示提示,分组学习
1、自学:轻声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2、小组学习:把你划出的句子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或疑问。
(小组学习时可以参照屏幕上的学习提示进行)
幻灯出示小组学习提示:
⑴读:读出你想交流的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⑵想:从阮恒的举动中,你读懂了什么?
⑶说:阮恒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自学并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质疑问难,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读句子,体会内心
1、在献血前后,阮恒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
(害怕而又坚决,是一种复杂的矛盾心理)
2、哪些句子描写阮恒很坚决?请用“△”做标记。
哪些句子描写阮恒很害怕?请用“⊙”做标记。
3、着重通过以下几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描写小男孩神态、动作的关键词中去揣摩他的内心,进而体会小男孩精神的可贵。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展示课件。
⑴哪些句子表现了阮恒给小女孩献血很坚决?
①出示句子1: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
A、哪些同学读懂了这句话?为什么要很快?此时阮恒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B、还有哪个句子也写出了小男孩的这种坚决?
C、点击出示句子: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D、为什么他“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呢?谁能读出阮恒这时的坚决?
②指导用比较坚定的语气,读好句1和句2这两句话,以读促解。
(个人读、全班齐读)
⑵哪些句子写出了阮恒害怕而又坚决的矛盾心情呢?
①出示句子3: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A、哪些词反映了当时阮恒的心理?通过这些词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
(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B、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
②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阮恒的心情。
⑶出示句子4: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①“啜泣”是什么意思?
②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啜泣”、“全身颤抖”、“捂住脸”,来体会阮恒既怕又不想被别人知道的矛盾心理。
⑷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也是描写他忍不住哭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5和6。)
①出示句子5: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A、哪个词是写哭的?怎么样的哭叫“呜咽”?
B、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C、指导朗读。
②出示句子6: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A、指名读句。
B、这时课文是怎么描写小男孩哭的?
C、引导梳理并比较词语:
啜泣:断断续续地哭
呜咽:低声哭泣
哭泣:哭
⑸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再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了什么?(说明阮恒哭得越来越厉害,感觉死亡离自己越来越近,心里越来越害怕)
⑹指导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演读句子3~6,读出男孩越来越害怕的心里,在读中深化理解和感悟。
3、最后男孩是怎么知道自己会没事的?这时的男孩是什么样的表现?
⑴出示句子7: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是怎么安慰阮恒的,让阮恒一下子就停止了哭泣?他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②这时阮恒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朗读。
四、模拟情景,升华主题
1、随着一滴一滴的血从阮恒的身体里被抽出,他感到越来越害怕。他为什么这么害怕呢?他心里想到了什么?
2、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阮恒害怕但又坚决地要为小女孩献血的矛盾心理。
即使如此,但是___________(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对课文中阮恒的反常举动的理解)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一名善于发现问题的小记者,面对这样的阮恒你有什么问题要采访他?作为阮恒你又是怎么想的?
4、小记者模拟采访。
问1:你认为自己要死了的这种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
答1:从我犹豫着举手开始就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问2: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还要坚决地给小女孩输血呢?
答2: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5、师:是啊!多么朴实而又真诚的话语!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朋友”这个词的?课文中的阮恒呢?
6、评价小男孩:
⑴你觉得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
⑵如果你是那位小女孩,你怎么评价阮恒?获救后你又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演示板书小结课文:课文主要写了阮恒给小姑娘献血这件事。围绕着这件事,课文写了两个关键字。是哪两个字呢?请大家再浏览一遍课文,往深里读。
2、这两个字一个是……(死),一个是……(活)。谁(小姑娘)伤势严重,濒临死亡?如果不输血、不抢救就会……死;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谁(阮恒)虽然害怕但却坚决地站出来了?他为了挽救小姑娘的生命,宁愿自己去死,也要献血让小姑娘活,为什么呢?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3、虽然他的担心只是一场虚惊,但他那愿为朋友而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却永远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就是真诚的友谊,这就是真正的朋友!这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4、播放歌曲《朋友》,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课文先写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伤,急需输血;接着具体写了阮恒献血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地反应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设下了悬念;最后点明阮恒内心矛盾痛苦的缘由和坚持献血的原因。因此,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阅读中自由感悟。通过多次阅读读准字词,理顺文章脉络,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接着,我就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情感变化上,通过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点拨学生围绕中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深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
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抓住文章的主线,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献血前后,阮恒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并归纳:阮恒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是害怕自己濒临死亡,另一方面为了朋友又坚决地要献血。随后,我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分别划出表现阮恒坚决和害怕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哪些句子反映出阮恒献血比较坚决?学生通过阅读不难找出句1和句2(见前文),再问:哪些词写出了阮恒当时的心情?这样由句到词,一步一步深入探究小男孩内心的“秘密”,体会他的心情。哪些句子又反映出阮恒心里很害怕?在学生找出句子后,再通过句中具体可感的动作词语,感悟阮恒复杂的内心世界。
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抓住阮恒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中,引导学生体会他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女孩,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举起手来要为她献血。
又如:句4~6(见前文)写出了阮恒在抽血中内心的痛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阮恒害怕但却坚决献血救朋友的美好心灵,在学生读懂了这三句话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这三句话中描写阮恒哭泣的词语进行一次梳理: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再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随着血液一点一点被抽出,阮恒感觉自己离死亡越来越接近,所以害怕越来越明显。这样,在理解了句子所表达的内涵后,再来让学生模拟想象阮恒的心里具体是怎么想的?有了前面理解的铺垫,后面的语言说话训练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然后再通过入情入境的模拟演读,让学生把内心的触动通过感情朗读宣泄出来,深化理解和感悟。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模拟记者采访阮恒为什么这样做?再通过讨论你是怎么理解“朋友”这个词的?课文中的阮恒呢?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然后通过板书总结全文,让学生再次感受阮恒那愿为朋友而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并在《朋友》的歌声中得到情感的共鸣。
在教学中,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还不够,如学生思路打开后,要讲的很多,我没有那种收放自如的机智,导致授课时间不足,升华部分只是匆匆收场。
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习“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习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习“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习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习第四句
(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习“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习。)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习“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习“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习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习。(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习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绝句》教学反思
宽城区兰家中心校高明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然后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刚研读文本时,没发现有什么空白点,但随着研读的深入,发现文本的空白点还是有的,如第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里就含有说话训练点,这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不就是在歌颂美好的春天吗?于是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后我设计了学生想像说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飞来飞去,跳来跳去,嘴里不停地鸣叫着,好像在说——。
课后,大家提了条非常好的建议:在背诵这个环节中,如果让学生跟着情境背诵,把原来的配音去掉,那这个意境就更美了。是啊,如果把这个课件的利用率再如果一步,效果会更好。真是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啊!
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节奏的认识。
2、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互助友爱的教育,使幼儿懂得友情,珍惜友情。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过程
1、情节引入“有只小鸭子不高兴了,我们去帮帮它吧。”怎么帮助它呢?幼儿讨论。对幼儿进行互助友爱的教育。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小鸭子,我们去看看他们在干吗? 突然有只小鸭子不高兴了,该怎么办呢? 我们去找它做好朋友好不好呢?
2、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①教师: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 ;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启发幼儿答:在这里,在这里,我的朋友就是你。
②带领幼儿一起唱歌,先感受音乐,做动作
3、当幼儿熟悉音乐后,带领幼儿齐唱
4、请个别幼儿(接受能力较强的)先在老师带领下唱~并给予奖励。
5、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
――由教师发起,配合音乐节奏玩找朋友的游戏。请所有幼儿齐唱“一二三….在哪里”。唱到在这里的时候请一个幼儿请出以为好朋友,然后2个幼儿找好朋友。以次类推
6、结束延伸:此活动可以用于音乐游戏中。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音乐领域的开课,总体来说,幼儿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会歌曲,并会大胆地一边唱一边进行表演,学会与朋友交往的能力,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不足:活动中若能再为幼儿创造一些自己游戏的空间,效果会更好。也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在今后的音乐活动教学领域里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篇11
活动设计背景
礼仪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而幼儿期是礼仪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 幼儿在需要别人帮助时能用请求的语气说:你能―――样吗?
2、 幼儿能熟练的使用你好、谢谢、再见。
3、 幼儿感受使用礼貌用语和同伴交流的乐趣。
4、 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熟练的使用你好、谢谢、再见
幼儿在需要别人帮助时能用请求的语气说:你能―――吗?
教学难点:幼儿在需要别人帮助时能用请求的语气说:你能―――吗?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头饰 果树 兔妈妈的长耳朵 水果篮 兔宝宝(配班老师扮演) 把孩子分成4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带上兔妈妈的长耳朵,跨上水果篮蹦蹦跳跳的出场。和小朋友们问好告诉大家兔妈妈在森林里发现了很多水果想请小朋友一起去摘,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礼貌用语我会用
1、 兔妈妈对小朋友们打招呼“你们好”,告诉小朋友们我的孩子不见了你们能帮我找一找吗?孩子找到后兔妈妈赶忙说“谢谢”。为了感谢大家我请大家吃水果,小朋友们拿到水果后知道说谢谢。
2、 到树林里摘水果(每个孩子只能摘2个)。每个小朋友一个头饰,在摘水果前知道和果树问好,摘完后知道说谢谢、再见
三、游戏分享
1、孩子们能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朋友一起分享。
2、每组孩子摘的水果不一样如果你想吃其他的水果就必须说出:你好你的水果真好你能和我换一个吗?
3、 鼓励孩子大胆的交流
四、结束部分
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怎样对别人说。
五、活动延伸
请家长回家以后和孩子一起做一做这样的练习,为孩子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反思
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很多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怎样和别人相处。然而良好的品格及礼仪、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命运。 基本礼仪的常识是让人们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礼仪无非就是如: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鞠躬打招呼;在路上碰到老师或熟悉的人能主动打招呼;知道要尊重别人等等;在家中家长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作为家长,她的一言一行也会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榜样。我认为礼仪教育还得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篇12
活动目标:
1.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优点,有自信心。
2.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愿意向同伴学习。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找出自己的优点及自己做的好事,并用简单的标志符号记录在心形标志牌上。
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优点展示台。
指导要点:
1、以参观幼儿优点展示台的形式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2、讨论分组交流的方法与要求。由幼儿小结:在小组活动中,要轮流介绍,讲述要大声连贯,倾听要认真.
3、幼儿分组进行交流活动,鼓励幼儿愿意展示自己的优点和所做的好事,并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有自信心。
4、引导幼儿说一说:平时还发现哪个小朋友做了哪些好事?什么优点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5、评价活动:你认为小朋友好在哪里?要向小朋友学什么?引导幼儿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人,并愿意向同伴学习。
6、教师小结: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优点,平时要互相学习,做个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团结友爱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