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 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做出更有效的课堂管理决策。编辑为您精心准备了一份“微课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微课教案 篇1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是这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二、交流资料 :
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三、研读《祖国》
1.学生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意,思考:统摄全诗的句子是哪一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
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学生归结体会,教师明确:
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四、合作研讨:
1、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俄罗斯深切的爱。
2、学生熟读全诗。
板书设计: 祖 国
莱蒙托夫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统摄全诗) 俄罗斯原野景色:草原 森林 河流 白桦
农家生活:打谷场 农家茅房 小窗 饮酒 笑谈 舞蹈(平实中见真情)
五、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2.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黑人谈河流
休 斯
核心词“河流” (历史的象征) 中心诗句: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幼发拉底河沐浴
深邃 刚果河畔盖茅舍
中显 尼罗河畔建金字塔
自豪 密西西比河听歌声
微课教案 篇2
(一)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病征有不完整的社交沟通能
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二)青春期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通过青春期教育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行为与情绪、良好的社交能力及积极向上的心态。青春期教育范围广泛,包括青春期生理、心理、保健、性知识、婚育观念等内容。
(三)女生青春期保健:主要是注意乳房保健和月经卫生两方面。女生对首次阴道渗血往往会感到惊恐不安,但当了解到是正常的初潮后,又可能对如何处理月经束手无策。因此,在初潮前有必要学习月经期的卫生知识。
(四)个别化训练:自闭症学生个体差异显著,加上青春期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内容不适合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所以个别化训练是对自闭症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五)对我校逐渐进入青春期的自闭症女学生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自我服务技能、职业技能学习等。本微课主要内容是自闭症女生青春期自我卫生护理——使用卫生巾的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卫生巾,学习使用卫生巾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掌握科学使用卫生巾的方法,明确经期使用卫生巾应该注意的事项,学习保健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自闭症女生了解一些呵护自己的方式方法,协助其调节经期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自闭症女生顺利渡过青春期,迈好青春第一步。
“女孩使用卫生巾的方法”是学校校本课程“生活适应”七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我长大了(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女孩认识月经现象,并能够正确对待,女孩学习正确使用卫生巾等,是自闭症学生青春期生活的重要部分。一方面使自闭症女生掌握科学使用卫生巾的方法,学习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引导自闭症女生了解呵护自己的方式方法,协助其调节经期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自闭症女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梦梦(化名),12岁,重度自闭症,韦氏智力测试分值39。10岁9个月胸部开始发育,逐渐进入青春期。
梦梦青春期行为表现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烦躁,坐立不安;刻板,明显的重复动作和行为;听觉敏感,脾气和情感经常变化不稳定,大喊大叫,怪异行为增加;皮肤感觉敏感,对短裤材质敏感,稍有不舒服就会不分场合的把手伸到裤裆里拽拉短裤;经常出现暴躁情绪,常常出现一些冲动行为,没有羞耻感。
11岁5个月,短裤上分泌物增多,老师联合家长教其学习使用卫生护垫,降低对护垫的抵触情绪并逐渐适应护垫,为来月经时学习使用卫生巾,逐渐适应短裤上有卫生巾的不舒服感打下基础。
1,导语:(课件出示小西照片)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了一个跟你年龄
差不多的女孩朋友,她的名字叫小西这几天小西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西说:“我是个七年级的女生,有一天,我的下面突然流血了,肚子也不舒服,有点隐隐的痛,我害怕极了,真苦恼啊!”
2,教师提问:小西怎么啦?
3、教师作小节:小西到青春期了,来月经啦。我们每个女孩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助小西解决她的烦恼,更是帮助你来应对月经期的一些相关的问题。
1,卫生巾的使用方法
(1)想一想,讨论一下:我们每个女孩子都将使用卫生巾,那么我们该怎样来使用卫生巾呢?
(2)教师展示PPT,出示卫生巾和内裤实物,进行视觉上提示,边
讲述边操作使用卫生巾的方法,鼓励学生按照图片提示,亲自操作使
用卫生巾的方法。
①第一步:撕开卫生巾的包装袋。
②第二步:取出一片卫生巾。
③第三步:打开一片卫生巾,撕下它上面和背面的纸带,展开卫生巾。
④第四步:把卫生巾有胶的一面对准内裤的裤裆粘好。
⑤第五步:把卫生巾的两翼粘在内裤裤裆外面,整理平整。
微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儿童的友谊关系开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儿童出于共享和双方的利益而与他人建立友谊。在这种友谊关系中,朋友之间可以倾诉秘密,讨论、制定计划,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但这一时期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因此同学、朋友间常只讲义气,强调“友情为重”有的甚至为维护友谊而丧失原则。有的甚至发生矛盾,打架等现象,那么应该怎么解决?微笑是一种好方法。在同学间的相识、交往和成为朋友的阶段里,微笑起着神秘的作用。比如,面临同学的突然发问,而你既不想正面回答,又不想损伤同学的自尊该怎么办?微微一笑,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面对别人的发问置若罔,毫不表示是极不礼貌,顾左右而言他也不是上策,微微一笑,当中便有无限意义,经常会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微笑是一个无言的答语,它表示欣赏对方感情,表示领略,表示欢迎,有时还表示听不清对方的话,微笑的作用是神秘的。另外,生活学习中,避免不了与朋友争论,当你觉得没有必要争下去,同时又想表示你并不因此而生气时,你尽可以微微一笑,当有人在你面前说别人长短,你不想附合他的意见,又不想表示反对,你也可以微微一笑。微微一笑对谁都好。给人真心的微笑。微笑所表示的是:我喜欢你,很高兴见到你,使我快乐的是你。不过,这必须是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令人感到温暖而又愉快的微笑。那种不真诚的微笑是骗不了任何人的。本节课就是力图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到微笑在交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学会自觉改变自己,调节自身的思想,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自信,更愉快地与他人交往。因此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是:
1、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对着镜子看看自然的微笑并在情境中加以运用。
活动重难点:
以活动为中介,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表情的脸谱图、设计一张寻找“微笑天使”的游戏迷宫图、《微笑》、微笑天使奖章
学生准备:镜子 收集关于微笑的美文或格言
二、教学设计思想
活动是心理辅导课的主要特点之一,它的基本含义是:课程所要求学生掌握、养成的知识技能、态度等,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实现。心理辅导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学生心理的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并非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的,是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和环境中,通过心理教育和训练去完成。心理辅导课的备课,就是设计各种由学生主持、参与和组织发动的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推动这些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是在活动中,经教师的点拨、启发,通过游戏、自叙、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讨论分析等方式,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本节课根据学生的特点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区:“心有所动”、“请你参加”、“情感分享”、“活动延伸”。
三、活动设计
(一)、创境激趣:通过与学生交流生活中那里可以发现微笑的脸唤起使学生对“微笑”的感性认识。
教师导语;笑有很多种,有放声大笑,有小声嬉笑,有邪恶的狞笑,也有欢乐的欢笑……但最让人感到温暖的只有微笑。
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有各种表情的图),你认为哪种表情才是“微笑”呢?(学生选择)
看来同学们对微笑并不陌生,那生活中你在哪里或什么时候见到过这样让人感到温暖的微笑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引导学生认识到微笑传递的是友好、真诚、关爱…
(二)自主探究、练习内化
活动一[心有所动]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懂短文,懂得微笑的重要作用。
教师导语:是的,一张张微笑的脸庞传递的是真诚和真爱,老师这里有一篇写有关微笑的想推荐给大家欣赏。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微笑》这篇。
(学生认真听、看之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请你参加]活动中让学生传递“微笑”,在巡视中注意指导学生微笑,使学生明白微笑不同于其他的笑,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笑。但活动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微笑所带来的气氛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微笑的作用。教师并不强调课堂纪律,应让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
教师导语:生活中微笑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喜欢你,很高兴见到你,使我快乐的是你….”不过这必须是一种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令人感到温暖而又愉快的微笑。你会微笑吗?请同学们拿出镜子看看自己的笑脸。
咱们现在做一个游戏,用你微笑的脸庞和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周围的同学表示自己真诚的问候。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微笑着向周围的同学表示问候,活动之后交流自己活动后的感受。)
活动三[情感分享] “寻找微笑天使”通过让学生走迷宫强化学生对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的再认识。迷宫中设计了各种关于运用微笑的情境如:“犯了错受到批评回到笑脸加油站”,“欢迎新伙伴加入继续前进”“与朋友闹矛盾时能微笑和解进入宿营地”……游戏过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识谈感受以此加深对“微笑”含义的理解。同时对游戏也是一个深化的过程。
教师导语:微笑就象是一位让人感到快乐的小天使,让大家一下就快乐起来了,那么我们再来做一个“寻找微笑天使”的游戏。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微笑天使”
出示“寻找微笑天使”的迷宫路线图。
(学生边阅读游戏指导边走迷宫,评选出5名先找到的优胜者给予微笑天使的奖章)
游戏交流:微笑天使在指路牌上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好的建议,你同意她的观点吗?在生活中遇到其中的问题,你怎样解决呢?
(学生根据游戏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谈在什么时候需要微笑。)
活动四[活动延伸]: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微笑格言互相鼓励,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巡视注意发现不善于微笑的同学,鼓励他们面对镜子练习微笑。
教师导语: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相信大家已经懂得了在交往中如何使用“微笑”,请大家再拿出镜子,看看“微笑天使”来到你的身边了吗?如果你已经有了微笑天使的陪伴,你今后会怎么做呢?请写下自己的“微笑格言”。如果你还没有学会微笑,也请你将自己收集到的微笑格言写下来,用它来鼓励自己。别忘了每天照着镜子练习微笑,这样微笑天使很快就会来到你的身边了。
(学生写下自己的微笑格言,再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微笑格言。)
(四)总结测评
教师小结:微笑带给别人的是美丽,留给自己的是快乐。生活中处处需要微笑,希望大家能微笑着走向生活,微笑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成功和失败。
微课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小测验:
1、一个圆的直径是6厘米,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31.4米,这个喷水池的直径是()米,半径是()米。
二、问题引入
1、师:出示图片,小明家门前有一块直径为20米的圆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8元。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生:尝试说出一个数学问题。(铺满草坪需要多少元钱?)
3、师:要想求出铺满草坪需要多少元钱,需要先求出圆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1)
三、探索新知
(一)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1、我们一起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吧!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分别把圆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拼得近似长方形。
(2)把圆128等分后,说明分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就越像长方形。
3、在图形的拼凑与转化中,同时观察与思考以下问题。
a、拼凑中,圆在转化成什么图形?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c、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教师一边引导学生一起回到,一边板书以下填空: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r2)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 πr2
5、学生齐读公式
S= πr2
教师强调r2= r × r(表示2个r相乘)
(三)应用公式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考:
1、本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
2、要求圆的面积,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把r=4代入计算。分组合作交流计算,
3、指名学生汇报结果,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并小结本题属于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可直接代入计算。
例
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2、要求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应先求出什么?先求圆的面积。
3、要求圆的面积,能直接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吗?不能,应先求出圆的半径。分组合作,完成计算,并汇报计算过程与结果。
4、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强调书写格式。并小结本题的关键是先要求出圆的面积,是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
(四)知识应用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已知什么,求什么?首先要求出什么?分组合作解决,并汇报结果。
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并让学生说出本题属于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
2、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思考要求花坛的面积,应先求什么?怎么求解呢?分组合作交流完成本题。
3、视情况作适当的提示,展示解答过程。说出本题属于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面积公式后,展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引导学生齐答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圆的半径。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题~第4题。
微课教案 篇5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顺序来写的,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列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最后谈到植物学家是如何修建花钟的。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在语文知识方面要求更高。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我们班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阅读能力比较薄弱。由于平时积累的知识少,写作基础较差。在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去感悟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
3、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花钟》第1自然段。
4、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上期的学生。
5、教学环境:配有多媒体的教室。
6、教学要求:遵循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采用“导、学、教、练”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学习运用多样式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的特点,体会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注重在读中感悟,体会语言美。
3、让学生仿写句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语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都认识哪些钟?
2、出示“花钟”课件。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钟。这个钟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钟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这个钟是由花组成的。
师:这个钟的名字叫花钟。花钟上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花钟》这篇课文,去领略花的美丽与神奇。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
(三)教
1、提问:谁来说说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呢?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师:一天之内只有这些花开放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段后面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品读重点语句,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体会语言美。
师:这么多的花竟先开放,你最喜欢哪一种花呢?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生:我最喜欢牵牛花。
师:好,你来读一读描写牵牛花的句子。
生: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
生:这句话把牵牛花当成了人来写,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写得很形象,很生动。
师: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形象地写出了花的形状和颜色。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得美呢?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师:蔷薇开花的样子,就像我们小朋友张开了笑脸,很美很美。这么美的花,这么优美的句子,让我们分组来读一读吧,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听到你们的朗读声,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朵朵美丽的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花的世界去欣赏欣赏吧。(多媒体课件播放。)
3、赏花。
师:这么美的花,我们似乎还没欣赏够,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4、齐读第1自然段。
5、小结。
(1)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出示花钟课件演示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3)我们看到了作者笔下的花,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看来写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让我们也来写一写吧。
(四)练
仿写句子。
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我们也来填一填,再体会体会。
《花钟》第1自然段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现象。我采用了“导、学、教、练”的顺序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由课件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导入方式,美丽而简洁,能有效地节省时间。
2、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在这一阶段,让学生自主阅读,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花开的句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3、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会不同句式。第1自然段描写花开的句子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很有趣味性。在教学中,我注重对朗读的指导,抓住重点语句,比如: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采用个人展示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语言美,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同一句话的不同表达方式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4、拓展练习。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让学生也试着用不同的句式来描写花的开放,然后让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在这简短的十分钟内,通过读议重点句子,借助多媒体课件,尽量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灵活运用不同句式表达意思的方法,并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激发了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加强了情感和美的熏陶。
微课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兰原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她17岁那年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在接受治疗期间,她以“桑兰的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们。这篇课文共有7个小节,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表现出了这位中国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课文的重点是3——6小节,难点是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
描写桑兰受伤后表现的的句子最能体现桑兰的坚强,这些语句需要学学生通过揣摩并加以体会。在课堂上学生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感悟了主人公是如何向命运挑战的,也就能懂得一个人只有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才能感悟主人公的坚强,才能感悟“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这篇课文是母语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之文。
二、学情简介
这个班是我本学期新接的班,师生之间在很多方面还需要磨合。因此在课堂上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梯子,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训练来提高他们语文能力。这篇文章从文字本身来说理解其来并不是很难,但要通过桑兰的所为,让学生思考如何自主面对生活,引导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懂得面对困难、挫折。从这个角度说,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上这课之前,我上了35课《创造奇迹的人》在课堂上学生同过品词品句,理解海伦凯勒与病魔斗争的一生。通过拓展延伸懂得了在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总是难免的,但是要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总会取得一定的成功。学生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就为52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目标二:运用课外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目标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兰的坚强。
四、具体实施
这篇课文可以抓住三个词串连课文:不幸——坚强——微笑。本课学习共分四个板块,具体实施如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简短的介绍:同学们,万人瞩目的xx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这位坐在轮椅上的阳光女孩名叫桑兰,是星空卫视《桑兰xx》体育特别节目主持人,而7年前的她还是一名在跳马比赛中身轻如燕的国家体操队的队员。7年前,7年后,命运如此改变,在桑兰脸上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微笑)
(上课伊始多媒体出示桑兰坐在轮椅上主持节目的照片、及她还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的照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直观地就发现了两张照片的共同之处:那就是桑兰的微笑。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情感,使学生进入情景,又暗示了课文的中心,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学生带着微笑第二次读课题的时候从感情上已做好了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桑兰
1、请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描写桑兰的运动生涯的句子?
2、就在这短短的运动生涯里,桑兰赢得了许多荣誉,
(多媒体出示桑兰获得的荣誉。这个课外资料的补充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学生在饶有兴致的朗读中对桑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桑兰是一位多么有前途的跳马选手,为理解句子“这真是天大的不幸”起辅助作用)
3、这些荣誉足可以看出桑兰是一位多么有前途的跳马选手,可是1998年7月21日的晚上,(引读、生:桑兰……)
(以读带讲很自然地就进入了第二节重点句的理解,避免了烦琐的讲解)
4、突如其来的一切,对桑兰来说,这真是天大的不幸!
①齐读句子。
②看书思考:天大的不幸是什么?
(让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对重点的理解,真正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一切对桑兰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
③指导朗读:再来读读这句话,把我们刚才理解的通过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同样内容的朗读,却读出了各自的韵味。有的学生用沉重的语气读,有的用惋惜的语气读,体现了个性化朗读。)
三、研读课文,感悟品质
(一)、抓重点词句
1、不幸中之大幸,桑兰的命保住了,面对这天大的不幸,桑兰表现得如何?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概括吗?
(找到了“坚强”这个词,也就找到了这篇课文的突破口。)
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桑兰表现得非常坚强?请默读3——6小节,划出有关句子。(出示四个句子)
(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研读这些句子呢?在试讲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让学生谈谈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感悟人物品质,但老师们感到这些句子理解起来不是很难,要让学生去谈,也谈不出什么,这样设计效果不是很好。经过一番思考后,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l在桑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她(没有掉一滴眼泪),这令(队友们)感动。
l在桑兰配合医生治疗时,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令(医生)感动。
l在桑兰纤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时,她(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这令(周围的人)感动。
l在无数关心她的人面前,桑兰(总是带着动人的微笑),这令(所有的人)感动。
(词句所蕴含的情感只有“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练习涵盖了文本中3——6小节的内容。学生要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必须先要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练习,。它将学生学习内容画繁为简,画难为易,体现了一个语言训练的过程。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可以从书上直接提取答案,可以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学生既习得了教材的内容,又进行了语言的操练,达到了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发展,从而积累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就沿着这四个句子铺设的心路一步一步走进这位坚强的小姑娘。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感动了(队友们)、(医生)、(周围的人),所有的人。此时此刻孩子感动,老师感动。我认为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课时,千万不可丢失掉这份美丽的“感动”。)
3、现在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读读这几个小节,肯定比刚才读得好!
(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朗读,他们的内心会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他们饱含深情和敬佩,真正走进了文本。他们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次体现出来这是一种在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以读促情,以读悟情,学生对桑兰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二)、审题,提升认识
1、现在,没我们再回到课题上看看,微笑着承受一切,桑兰要微笑着承受一切,这一切指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经历了前面的学习过程后,学生的认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将前面所理解到的内容联系起来从桑兰身体上要承受的的伤痛到心灵上要承受的的伤痛全面的来谈。对理解文章的主旨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就真正理解了课题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一)、关注桑兰的现在
1.同学们刚才所讲的这一切,不管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是精神上的痛苦,桑兰全都承受了,而且是微笑着承受。桑兰就是在用微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就是因为坚强,天大的不幸并没有让她成为一个不幸之人,无用之人。相反,是坚强使她成了一个大幸之人,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桑兰在做什么?忙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关注桑兰的现在。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相关信息?
2、想看看老师收集的资料吗?这一幅幅画面,这灿烂的微笑,已证明了桑兰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
(从今天的桑兰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桑兰能由一个不幸之人最终成为一个大幸之人的原因。学生在寻找这个信息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让学生与现在的桑兰建立对话的过程,学生看着他的现在,想想8年前,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母语教育一定是深刻的。学生的感悟得到步步提升。这种资料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他们就会感觉到如何面对挫折,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学生阅读信息足了,生存教育、共存教育的本质才能走进学生。)
(二)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坚强人物的事例还有许多。贝多芬就是其中一个,老师将许多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工,最后才制作这样一个幻灯片。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在老师的基础上有创意地制做电脑小报,幻灯片。
(课外资料的补充,目的有两个:(1)、引导学生阅读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扩大学习空间,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人生体验。2、起一个导向作用。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在平时的学习中,上网获取的资料应进行再加工,而不应是一种信息的叠加。学生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在以后的实践中他运用信息的时候就会像老师一样进行整理加工。时间长了学生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增强。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就能得到提高。)
2、诵读小诗,情感升华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52课,感悟桑兰的精神。现在,桑兰已经是自信、乐观、坚强的代名词。她的微笑已经被人们称之为“桑兰式的微笑”。让我们也来学着像桑兰那样微笑吧!笑一笑。让我们带着微笑读读这首小诗。
当我们遇到烦恼时,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让我们微笑吧!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
(创设情感,让学生进入诗中,感受其境,感受其情。我本人是很喜欢诗的,也喜欢用自己对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学。诗是一种创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拥有这种创造。这也是母语教育要思考的,要做的。这首小诗很简单,简单的学生一读就懂,但诗的美韵,诗言有意而意无穷的境界,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却是无穷的。教师以情激情,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了学生人生态度、生活品位提升的过程。最后很诗意地结束这堂课的教学)
从这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到教师应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中自然流淌,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随着二期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有许多情况是教师难以预料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这堂课结束了,但我认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新一课刚刚开始。
微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教学背景:
这堂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五年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文章的创新意识不强,千篇一律,没什么特色。怎样通过外貌的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有难度的。希望通过这短短的视频,紧紧抓住外貌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由于是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简单,重点突出,简单易懂,教学的有效性高。老师总结描写方法,直接传授习作技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含义。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微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本次微课目的。)
二、掌握方法。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微点评:从片段中寻找差异,迅速掌握观察的顺序。片段简单易懂,适合微课方式的学习内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微点评: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便于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2、练习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总结:抓住外貌特征具体描写,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读者对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点评:在前面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后,学习分析片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让文段更具体。有了之前的铺垫,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想法。)
3、片段赏析(一):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4、片段赏析(二)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材。)
三、归纳提炼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教学总结:
微课教案 篇8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复习“探讨文章内容安排特色”
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知识,结合文本明确作者写作过程中内容材料的选取和安排意图;
2、理解作者写作中内容材料安排顺序的目的:
3、能将学到的知识逐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内容安排的目的。
教学难点:能让学生学有所用。
教学过程:
一、单元复习:出示:知识树从文章出处、作者、体裁方面复习。
二、回顾文本,体悟写法
(一)第一课《藤野先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本文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课文开头五个自然段却一句都没提到,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
答案提示: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写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艰苦生活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
温馨提示: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二)第二课《我的母亲》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的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答案: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生活得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三)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丑陋外表的描写,会影响后边对大文豪形象的刻画吗?
参考答案: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就说过,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三、小练笔: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铺垫”“衬托”等写写我们可爱的妈妈。
微课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桑兰遭遇脊椎骨折,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不幸时,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
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用6分钟时间准备,要求做到正确、通顺,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句,不随意停顿。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做到通过声音高低快慢的变化把课文读得抑扬顿挫,富有感情,那就更好了。
(2)学生按要求读书。
(3)交流读出成果。
指名读。
同学之间按照读书要求,互相评议。
3、精读感悟。
(1)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是什么?
2分钟默读课文,理解一切具体指什么。
指名交流。
小结:
作为一个常人,她受伤后,突然不能自己刷牙、穿衣、吃饭了,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瘫痪后,她的后半生也许要永远在轮椅上度过,她失去了生活的自由;年仅17岁的她,每天都要用两小时接受康复治疗,忍受剧痛,失去了生活的轻松。
作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她再也不能在赛场上驰骋,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高高的领奖台,实现自己的梦想,她失去了最心爱的运动事业。
这所有的一切,她必须承受!
(2)桑兰是怎么微笑着承受一切的?
快速读读3至6小节,找找答案。
指名交流。要求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3)小结。
引导齐读主治医生拉格纳森的话:
这个小姑娘用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给所有的瘫痪患者做出了榜样。
我们相信,桑兰决不会向伤痛屈服,我们相信,早晚有一天,她能站起来!
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微笑承受着一切,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更赢得了我们的崇敬!
4、学习生字词
(1)用3分钟时间准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忆。
(2)默写。交流。
(3)对默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字指导。
微课教案 篇10
一、课题:散步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课文莫怀戚的《散步》是第五本单元中的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但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文章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
文章通过描写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礼赞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可以说,这是一曲用文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全文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既有意在言外的大词小用也有散发着清新淡雅芬芳的精美对称句
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三、设计思路: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 诵读品味课文,领悟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4.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学生喜欢《散步》是很自然的,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殊为难得而我的教学目标设想是希望通过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全面感受文本,感悟作品的语言美、人性美,并勾连生活,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最终将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导语设计:有一种最为简易而又永远时尚、永远流行的健身运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是散步散步是件挺不错的事儿——消化食物、锻炼身体、延年益寿,还能减肥如果是一家人在一起散步,那意义就不仅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了——散步,还能增进家人之间的了解与和睦。
不过,如果散步中有了分歧,又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不但不能增进和睦,还会伤感情呢!今天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么解决的。
本环节设计意图:自然亲切,又非常浅显的问题式的导入,能够激发同学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预习检查:词语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嫩芽(nèn) 霎时(shà)水波lín lín(粼粼)分qí(歧)。
【自主学习】
1。听课文配乐朗诵,思考: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节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⑤事情的结果如何?⑥从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②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3。从课文中你读到了课文表现的是什么主题?
( (1)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2)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3)尊老爱幼的颂歌 )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听读、自读,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合作交流】
学生再读课文,品评课文美点:
1。品内容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先读句子,然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有没有读出感情。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品语言 文中有不少语句是大致对称的,请你为它们划分节奏读读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提示: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和谐美满的亲情,且富于趣味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什么?
3。品写法
本文叙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的是母亲所望见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
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本环节设计意图: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新的见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受亲情,领悟本文语言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