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对该话题感兴趣栏目小编建议您不妨阅读一下动态课件。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感谢您的浏览!
动态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幻灯片文字动画效果的设置过程。
【难点】幻灯片文字动画效果的合理选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在大屏幕上播放上节课所制作的《自我简介》演示文稿,再播放经过修饰的演示文稿,请同学仔细观察,两次播放的幻灯片效果有什么不同,哪个更有吸引力?学生说出第二个演示文稿更吸引人,因为有动画。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表示也想制作出这么有创意的演示文稿,从而引出本节课设置幻灯片文字的动画效果。
(二)新课讲授
教师首先进行演示操作,将自我简介四个字设置动画效果,要求学生仔细观看,操作完成后找学生回答老师的操作步骤。【单击自我简介文本框幻灯片放映菜单项,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自定义动画命令。在弹出的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中,单击添加效果按钮,出现了各种效果,选择一种即可】。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强,表述的也很准确。教师再进行补充:除了以上操作方法,还可以单击自我简介文本框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定义动画选项,弹出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
教师组织学生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展开讨论:单击添加效果下拉按钮,弹出的下拉菜单中的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这四种动画类型分别有什么样的效果?讨论完毕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选择进入选项可以使幻灯片中的文本通过某种效果进入幻灯片;选择强调选项可以为幻灯片中的文本添加强调效果。】另一小组补充。【选择退出选项可以使幻灯片中的文本以某种效果退出幻灯片】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的结果很准确,但是需要再做补充:选择动作路径选项可以指定幻灯片对象的动作路径。
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动手操作,将琪琪文本框设置为飞入及飞出效果,再分别将第二、第三张幻灯片的文本框设置为自己喜欢的效果,教师提示: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下半部分的空百叶窗口中,会按顺序显示出每一步的设置操作,可单击它可做更详细的设置。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
(三)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以除陋习,树新风为课题,在网络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将整理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学生完成后,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幻灯片文字动画效果的作用。
作业:课后自己练习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并对比幻灯片切换方式与幻灯片动画效果的不同之处。
四、板书设计
动态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多种收获:
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动态课件【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双分支结构》。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双分支结构》。本课主要内容是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通过学习本节课本为下面学习多分支结构奠定了基础,因为程序对于初中生的学生来说,一直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应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去编写程序,这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初中的学生对程序不算熟悉比较陌生,学习起来也是比较枯燥,难懂,但是初中的学生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讨论意识,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多多讨论,所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大量实际的操作过程,知道控件的属性以及属性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程序,生活中的实例可以用程序进行书写,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和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熟练应用双分支条件语句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入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我会提出问题: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顺序程序,顺序程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顺序程序是依次执行各种代码行规定的操作,我会再次提出问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果处理的实际问题有多种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产生疑问,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进而引入课题——《双分支结构》
本节课的知识与前几课的内容息息相关,通过知识的迁移,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发新知识,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会从两个知识点进行入手,首先我会在多媒体演示“身份验证”的程序,在演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我在输入密码的时候,显示的效果是否一样?学生认真观看举手回答:输入密码时,不会显示真正的密码,而是用*号代替,单击“确定”会显示“你好!欢迎加入!”输入不相应的密码,会显示“对不起,你的密码有误,请重试”的程序,之后我会在多媒体上直接呈现程序,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猜测哪一个语句为条件判断语句?学生认真思考,随机回答,if后面的语句,之后我介绍“if”、“then”、“else”的含义,并讲解条件表达式,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本段程序的含义?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点名回答:如果条件表达式txtPassword.Text=“123456”成立,就执行代码行MsgBox(“你好!欢迎加入!”);否则执行下一句,之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我会提问“试一试”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语句中相应的语言进行修改。而且我在讲授程序时,我会讲解用流程图表示程序会更加的清晰,菱形框表示判断操作,矩形表示计算、赋值处理操作,带箭头的直线是流程图。提出问题:分支结构的流程图是什么结构,请同学们画出,学生动手操作,并点名让学生把流程图画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含义。待学生了解之后,我会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仿照“身份验证”程序的结构和相应的思路,编一个“登录”程序吗?并总结编写程序的步骤,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所以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之后点名回答,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给予提示,首先要知道程序的大致思路,并选用合适的属性进行编写,并总结编写程序步骤的过程为:(1)问题分析;(2)绘制窗口界面;(3)编写代码。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讲解程中的主要内容,之后学生根据内容自己阐述程序的主要含义,提升了学生地思维能力。并采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进行,在探讨中总结问题,自己得出具体结论,采用小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浓厚,高中的学生接近成熟,采用小比赛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为了完成教学,我设置了巩固提升,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双分支结构编写的程序,请尝试编写?学生举出例子九点之前上班,正常;九点之后上班,迟到;分数在60分以上,合格;在60分以下,不合格。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我的作业是:情况复杂的语句,应该怎么编写,例如:“列车时刻表”的程序。
动态课件【篇4】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质教案《猴子的动态》
【活动目标】
1、观察猴子图片,了解猴子的外形特征。
2、学习用双半圆勾画猴子的脸部,根据猴子的不同姿态表现猴子动态。
2、用深浅咖啡色进行涂色。
【活动准备】
1、各种姿态的猴子范画;
2、幼儿绘画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谜语《小猴子》导入,(屈老师 )幼儿学学小猴走路的样子,引起学习的兴趣。
二、出示猴子范画,了解猴子的外形特征提问:
1、猴子的头是什么样子的?
2、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3、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4、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5、四肢是什么样子的?
6、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
三、出示各种动态的猴子。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姿态的猴子。
2、这些猴子在做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察猴子的各种姿态(手、脚、头部动作)讲解画猴子的方法,表现各种猴子的动态。
3、用深浅咖啡色给猴子涂色。
四、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1、幼儿学画猴子,启发幼儿画出各种动态的猴子。
2、提醒幼儿涂色时要顺着一个方向轮廓线内来回地涂色,保持画面的整洁。
3、引导幼儿进行添画,(画山、桃子等与小猴子生活有关的图形,再用各种线条加密)丰富画面。
四、欣赏作品。
幼儿选出主体构图比较大而完整的作品进行评讲和展示。幼儿评选自己“最喜爱的小猴子”。
动态课件【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超级链接设置
2、掌握自定义动画的效果设置和顺序设置
3、掌握幻灯片的切换方式的设置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中国无锡旅游景点部分设置超级链接,培养学生掌握超级链接的设置方法
2、通过设置自定义动画,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简单的动画设置,制作出吸引人的演示文稿
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介绍中国无锡一日游的幻灯片,培养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具有特色对象的选取,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对象效果的设置方法,包括动画、链接
教学难点超级链接的容错技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1、复习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和以前学过的知识制作演示文稿,这个文稿包含2张幻灯片,要求第1张要以中国无锡为背景,第2张幻灯片开始随意设置背景。
2、创设情境随着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你周围的人或者其他国家的游客,经常会让我们做个小导游,介绍我们国家各个省份的名胜古迹。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
3、展示实例、引入新课展示精心准备的范例《杭州游》的演示文稿,做导游带大家一起浏览一下杭州的名胜古迹,让学生观察这和前面复习的2张幻灯片的区别?提出复习任务,引导自己查找素材或者在教师提供的素材中进行挑选,通过复习为本节课的继续学习作一个铺垫。 1)第1张幻灯片上单击杭州某景点可以链接到杭州景点的内容幻灯片由于这些区别,教师顺势导入课题:动态演示文稿的制作。从学生熟悉的杭州入手,容易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任务。
3、新课1)超级链接的制作当单击中国地图上的杭州时,就可以跳到这杭州所在的幻灯片,是通过什么实现的。引导学生在复习所制作的演示文稿的基础上通过自绘图形来进行超级链接的设置。任务一:在当前的演示文稿内,自己再选择2—3个景点来继续进行超级链接的设置。并且要在每一张幻灯片内设置一个回到导航幻灯片的超级链接。从一到多,从简单到复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动画效果的设置引导学生参考范例中杭州的展示,在任务一的基础上为幻灯片添加一些标志性的事物,并且给这些事物要设置不同的动态效果。引导学生是让这些事物杂乱的出现,还是以一定的顺序出现来表现自己的主题,这就需要设置这些对象的播放它们的顺序,通过不同的.顺序达到特殊的动画效果。任务二: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在教师提供的素材中为自己所选择挑选出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名胜古迹,利用图片、文本框、自绘图形、图表来表现这些标志性的名胜古迹。并且给它们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并且给动画效果设置不同的放映顺序。教师提示:用东方电视塔来展现中上海这个最具有竞争力城市的魅力,以长白山来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等。 3)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置幻灯片的对象都有了动画效果,可是背景比较单调,引导学生为每张幻灯片设置不同的切换方式。任务三:为不同的幻灯片设置合适切换方式。
4、扩展练习1)当你毕业后来到企业,负责市场销售,在年终总结时,如何介绍各个地区的销售情况统计。利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制作一个此内容的演示文稿。(第一层次要求)2)尝试能否完成龟兔赛跑的演示文稿,刚开始时乌龟和兔子在同一起跑线上,中间兔子在前方,然后兔子睡觉,乌龟跑在前方,在终点线上,乌龟在兔子的前方。(第二层次)
5、效果评价先请同学互评,通过网络点播选出学生自荐或同学推荐的作品,教师再选取2个典型的作品,利用大屏幕进行展示,并请一位作品有新意的同学讲一讲他的新颖作法,作品构思;请另一位作品有故事情节的同学,讲一讲当它创作作品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这其中可以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最后教师集中给予肯定,指出其中还需要提高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
6、归纳总结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超级链接、自定义动画设置的一般方法,学会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
动态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练习五指较灵活地抓起、放下豆子,锻炼五指的力量和灵活性。
2、学习跟随儿歌做动作,体验语言游戏的乐趣。
3、学习朝一定方向跑,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呼啦圈一个,小碗若干,豆子若干,小勺若干。
2、小动物盒5个,小鱼胸饰若干,太阳伞。
老师:“各位家长、宝宝,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活动,我是xx老师。”向宝宝挥手说:“宝宝好!请家长握住宝宝的小手挥一挥,也向老师打个招呼。”
老师:“xx老师很想来认识一下每个宝宝,我们一起来做个网小鱼的游戏吧。”
介绍游戏玩法:
出示呼啦圈:“看,这是我的鱼网。”说完边走边唱《网小鱼》,唱到最后一句时用鱼网套住宝宝,请宝宝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并由家长帮助宝宝介绍自己的名字“我叫xxx。”最后带领大家一起拍手说:“欢迎你,xxx。”
集体游戏《网小鱼》,直到每个宝宝都被介绍到。
老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老师端起小碗轻轻摇摇,让宝宝听到声响,引起宝宝的注意,然后倾斜小碗给宝宝看,并说:“豆子,豆子。”
2、老师示范抓豆子。
3、发小碗,要求宝宝拿到碗后说“谢谢!”
4、宝宝练习抓豆子。
家长和老师引导宝宝左右手都试一试。
提示家长: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五指的力量和灵活性,培养宝宝做事的耐心。
5、出示小动物盒子:宝宝看,谁来了?xxx肚子饿了,想吃豆豆。
引导宝宝用勺勺豆子喂给小动物吃。
三、说说唱唱:
出示小鱼:小鱼游来啦!边说便把小鱼贴到自己的衣服上:“小鱼要来给我们表演节目,拍手欢迎。”
老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2、引导宝宝学做“小鱼游”。
第一遍请家长握住宝宝的手腕带宝宝一起学做动作。
老师、家长、宝宝一起边念边表演2—3遍。
宝宝和老师到中间表演。
提示家长:简短的语言游戏可以增进宝宝的语言能力,在与宝宝一起游戏时要用夸张的语调和动作来激发宝宝的游戏兴趣。
四、开开心心:
1、老师捏住一个夹子做“小鱼游”状:“看小鱼游来了,哎呀!小鱼说好饿呀,我们来请小鱼吃东西吧。”
2、老师、家长和宝宝围太阳伞外围坐下,老师示范夹夹子。出示放有夹子的箩筐:“还有许多小鱼没东西吃呢!宝宝也来请他们吃一点吧!
4、夹好后请家长拉起太阳伞的边缘慢慢抖动,老师说:“哎呀!小鱼要跑掉了,赶快抓住它。边说边示范用手捏住夹子尾端用力拉下夹子放进箩筐。
5、家长带宝宝数数抓到的小鱼,用拥抱或亲吻奖励宝宝。
五、蹦蹦跳跳:
老师:小鱼们,来,我们一起游到大河里去吧。带领宝宝从场地一端跑到另一端。
老师:渔民伯伯来网鱼啦,我们快跑。请家长带领宝宝跑步从太阳伞下钻过。
提示家长:跑的时候不要太快,注意避让其他人,保证宝宝的安全。
动态课件【篇7】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快速建立秩序册》,不足之处敬请予以批评指正。
1. 教材分析:《快速建立秩序册》一节是学习电子表格的基本内容,在这节课使学生了解二维数据表格的基本结构,并能够利用各种输入技巧熟练将特征信息制作成精美的二维表格,为将来的数据处理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内容,学好此节内容为以后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各种处理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维数据表格的基本结构,能够熟练的制作出精美、实用的二维数据表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建立该活动的秩序册,归纳电子表格的设计和处理方法,根据需求,设计出合适的电子表格方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趣味运动会活动,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科学的价值观。并通过设计电子表格,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电子表格的输入技巧与美化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设立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法——通过回顾旧知识,启发学生解答不同的输入方法及美化与修饰方法,掌握各种输入技巧与修饰技巧。
3. 学法:通过创设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实践中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网络教室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探索性学习。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Excel、LanStarVCxp纯软件多媒体教学网系统、电子学习档案袋。
1.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启发、引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应用软件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旨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及挖掘他们的开拓创新能力。
教师提出电子表格作品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呢?
为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并能迅速地处理数据。
为做好趣味运动会的报名和组织工作,根据同学们的报名参赛情况设计班级竞赛的秩序册,用电子表格形式制作出精美实用的作品。
动态课件【篇8】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 描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 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物理模型---能量金字塔。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迁移能力;
(3)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自主性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培训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2) 通过学习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科学服务于社会的观点。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数学计算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他们渴望对事物本质的探究,但思维的系统全面还有待提高。
3重点难点
1.重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重点落实方案:
(1)引导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为学习本课作好准备。
(2)运用能量流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向,进而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 (3)联系实际,用实例分析运用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以验证和巩固其特点。
2.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突破策略:
(1)引导学生围绕思考题讨论,并对具体实例作详细分析。
(2)通过“能量金字塔”模型图形象说明能量流动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
激趣设疑,引入新课
由“神奇的生态球”短片引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学习。
1.多媒体展示教学情境:播放“神奇的生态球”,问:
(1) 生态系统应有哪些成分?上述生态球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是什么?
(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什么? 请说出上述生态球中的食物链,并写出通用的食物链。
(3)要使小生态球长时期保持原状,需要把它放到有适宜阳光的地方。为什么?
2.引入:从以上可知,生态系统中的各营养级都需要能量的供给。那么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活动2【讲授】新课目标达成
一、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
主动构建,生成概念
1.问: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让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出。
2.多媒体展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并强调重点:
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 散失 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提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包括三部分:无机环境到群落,群落内,群落到无机环境。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自学提炼,梳理要点
1.学生自主性学习:
学生自学89页能量流动的过程,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递进式问题:
(1)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2)能量主要以哪种形式和方式输入到生态系统内的?
(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哪些去路?
(4)每个营养级获得和传递能量的方式是否相同?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以什么形式散失?
2.借助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师生共同归纳能量流动过程:
(1)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在单位时间内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能量输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传递: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以太阳光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散失的形式变化。能量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以有机物(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流动。
(4)能量散失: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细胞呼吸及分解者的细胞呼吸,主要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剖析实例,合作探究
1.介绍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及赛达伯格湖,引出能量流动图解。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要求学生据图合作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过程,列出以下讨论题:
(1)请以任一营养级为例,分析其能量的“流入”与“流出”数值。
(2)分析每一营养级上能量的“流入”和“流出”是否平衡?
(3)请根据图中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的数据计算能量传递的效率。
(4)能量传递效率为什么比较低(或高)?
(5)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什么规律?
3.小组讨论并交流后,师生共同梳理:
(1)赛达伯格湖中生产者的总能量为464.6 J/(cm2﹒a),植食性动物的'总能量为 62.8 J/(cm2﹒a),肉食性动物的总能量为12.6 J/(cm2﹒a)。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3.5%,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0%。
(2)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其余80%~90%能量的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可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过渡:我们能否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用一个图形表示出来呢?
4. 展示能量金字塔的构建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的意义,再由能量金字塔迁移至生物数量金字塔等。
提示: “能量金字塔”一般呈正金字塔,而数量金字塔可能会出现倒置现象。
活动3【练习】教学目标巩固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D
A.光合作用 B.高能化学键 C.绿色植物 D.太阳光能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C.各营养级从低到高能量呈金字塔形
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4.根据右图所表示的食物网,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计算:
如果牧草固定了1000焦耳的能量, 则猫头鹰最少能获得____焦耳能量, 最多能获得____焦耳能量.(1、40)
5.假设你流落在荒凉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玉米和鸡可以食用,那么使你自己活得最长的办法是( )A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然后吃鸡?
C.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 D.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我们知道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的流动维持各个营养级的生命和繁衍,使得一个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 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
过程: 能量的源头是阳光;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食物链 (网)是能量流动的总渠道
特点: 单向流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活动5【作业】课后巩固拓展
1.自学内容: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意义。
2.作业本作业:课本课后复习题二。
动态课件【篇9】
本节课内容为北京版初中第五册教材第七章第六节《在网页中使用动态效果》。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网页中静态内容的制作,如添加文字和图片、建立超链接、使用主体和表格等等。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网页简单制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给网页添加动态图片、滚动字幕、悬停按钮、横幅广告等动态效果,使网页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完成对网页的修饰和美化,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学习兴趣。在以后的课程中还要学习制作交互网页、管理与发布站点等内容。
1、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
2、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会上网、Word和PowerPoint等软件,还会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手能较强,但审美意识较弱。
3、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
通过学习添加滚动字幕等动态效果,使学生掌握Web组件的使用方法。
使学生能够合理的使用动态效果,提高其审美意识。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FrontPage中常用的几种动态效果的作用;
2、学会在网页中插入Flash动画、滚动字幕和悬停按钮,掌握在网页中使用动态效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在网页中使用Web组件的操作过程;
2、能够熟练灵活的美化自己制作的网页,学生初步形成探究学习和小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对网页制作的学习兴趣;
教师综合演示(首先教师展示网页和PPT课件,介绍滚动字幕的插入方法) 自主探究(在学习插入悬停按钮和Flash动画的时候,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简
合作交流学习(在学生尝试插入Flash动画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困难,可以通过
1、有多媒体的计算机教室,电脑装有FrontPage、Flash等相关软件。
2、老师制作好的PPT课件,以及网页成品和教学过程中会用到的相关素材。
3、学生添加动态效果需要使用的网页框架。
教师通过常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参与。
教师首先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带领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
展示教师做好的网页成品,让学生发现其特别之处,学生会发现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等都是会移动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教师讲解滚动字幕的插入方式,然后学生做练习,并展示学生的练习成果,老师点评。
插入悬停按钮和Flash动画,教师不再讲解,只进行简单提示,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并在自己的网页中尝试加入动态效果。由做出来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做法,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自主探
在学生基本掌握动态效果的添加方法后,教师总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帮学生巩固重点、难点。
设计意图:再次加深学生对Web组件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课下尝试添加动态图片和横幅广告,并给出简单提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可检验其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动态课件【篇10】
多媒体应用
部分
教学内容:
闭合电路中由于局部电阻变化(或开关通断)引起电路变
化的问题分析方法如下:程序法;部分----整体-----部分①由局部电阻变化判断总电阻的变化
②判断总电流I的变化;
③根据U=E-Ir判断路端电压的变化;
④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判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及电流的变化。
例一: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
(A)安培表示数变大,灯变暗。(B)安培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伏特表示数不变,灯变亮。(D)伏特表示数变大,灯变暗。
三: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变阻器局的滑动头P向
b端移动时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
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练习:在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b端移动时()
A.电压表V的读数增大,电流表A的读数减小
B.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读数都增大
C.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读数都减小
D.电压表V读数减小,电流表A
读数增大
在某一闭合电路中,如果只有一个电阻变化,这个电阻的变化会引起电路其它部分的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它们遵循的规则是:
(1)凡与该可变电阻有并关系的用电器,通过它的电流、两端的电压、它所消耗的功率都与该可变电阻的阻值变化情况相同。阻值增大,它们也增大。
(2)凡与该可变电阻有串关系的用电器,通过它的电流、两端的电压、它所消耗的功率都与该可变电阻的阻值变化情况相反。阻值增大,它们变小。
所谓串、并关系是指:该电阻与可变电阻存在着串联形式或并联形式
用这个方法可以很简单地判定出各种变化特点。简单记为:并同串反
练习:
在图下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滑动键P向下移动时,则()
A.A灯变亮、B灯变亮、C灯变亮
B.A灯变亮、B灯变亮、C灯变暗
C.A灯变亮、B灯变暗、C灯变暗
D.A灯变亮、B灯变暗、C灯变亮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
动态课件【篇11】
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这次课改的重点之一。要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以综合性发展,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健康向上的志趣,就必须改善与丰富以往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寻找新的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方式就是一种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人格的发展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感官和思维同时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动用经验、理解与创造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它可包括探究性学习,操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采用符合人本性的,用儿童的方式去进行。具体学习内容的确定,就可依据教材特点、学生学习兴趣及已有知识经验,使之成为或是情感体验性、或是问题解决性、或是实用操作性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也可以是几种方式的整合,以便满足进行实践性学习的需要。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一篇文字浅显、故事性强的短小优美的课文。文字主要叙述了在一个假日,萨莎一家人到森林中游玩。突然下起了大雨,父亲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又将雨衣让给了最幼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萨莎又将雨衣盖在了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下清新优美的文字,展示了萨莎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行为,不禁为这一家人从心底里自然流露的纯朴真挚的爱而感动,为这份轻轻传递着的爱创造了那么温馨和谐的生活而震撼!怎样在阅读中,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朗读领悟,清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阅读体验中,为这一家人出于爱心保护弱小者的自觉行为受到感染,逐渐生成关爱生命、保护弱小的积极情感。这便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这一目标达成过程中,将采用实用操作性与情感体验性、合作探究性相结合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充分经历读书概括、读书体验过程,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情感的丰富与细腻、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方面有所发展。
整堂课教学分为两大板块:一是读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指向技能形成方面的,有很强的实用性)二是体验生成关爱生命、保护弱小的情感。
第一板块具体设计流程和意图为:
(一)联系旧知,激活经验。
1、师启发谈话:同学们都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手头也有了很多读书好方法。今天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如果你读一本很厚的书,有办法把它读薄吗?读一篇很长的文章,能把它读短吗?一个很长的自然段,能缩成一两句话吗?
2、学生谈自己的已有读书经验,可以是曾经从读懂段的学习中习得的经验,也可以是自己读书实践中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
(这一设计旨在站在学生已有读书经验之上,通过交流,让新知与旧知找到联结点,以利于学生建构起新的读书概括能力。交流中,老师随机点评,激励性、赞赏性的语言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兴趣。)
(二)利用经验,自主学习。
1、师介绍学习探究内容:
(1)今天我们就运用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来学习一篇很感动人的课文。
(2)揭题朗读
(3)师出示自学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哪几步发展下来的?把每一步用简洁的话写在方框里。
(这一过程,是学生充分读书感知材料、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概括主要内容的过程,在教师看来一眼捕捉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却是一个需要不断筛选要点、简化语言,不断作出分析判断的思辩过程,最后逐渐清晰明朗起来的概括提炼过程。)
2、生自读概括,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的理解感受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而让学生间进行交流,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更能使学生的理解趋向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合作交往能力也在此活动中得以锻炼与提高。)
3、指名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认真倾听,并在有不同意见处及时发表,补充或提出异议,不断丰富自己的读书经验。
(此时,每位同学的倾听、判断、补充、修改,都处于一个积极思维的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并在交流辨析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交往,在学习实践中,对具体语言材料的概括中运用了读书经验,学会了新的读书技能。)
(三)建构新的读书经验
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进行交流时,还要介绍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放进去,你有什么经验向同学们推荐,即在交流中还应感悟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在交流中进一步建构自己的新经验。如第一自然段,主要写假日里,萨莎一家人去森林游玩。这是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几个重要因素,概括时应放入。再如第二自然段,开头具体描写森林中的美好这一层意思与下段突然大雨如注,爸爸让雨衣给妈妈,妈妈让雨衣给萨莎关系不是太大,于是概括时应舍弃,保留主要要点;又如第三自然段至对话结束部分,应将对话场景与意思提炼成概括性的语言:在家人的影响下,萨莎将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
(虽然这是学生一个阅读的直觉思维过程,但学生在这一反思交流过程中也可得到以下几点经验:概括主要内容时(1)应联系上下文确定文章要点(2)具体描述、与主要事情无关的要舍弃(3)对话部分转换成间接叙述。学生在建立新的经验后,在新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尝试,使之形成熟练的技能,这也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板块设计流程与意图:
学生读书,大致经历了以下几步学习过程:一、感知理解文字内容,即知道文字承载的事实性知识。二、在阅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此时顺应这一读书规律进行第二步操作,抓住文中关键语句朗读体验。
(一)捕捉重点,朗读体验。
1、师导语:同学们运用经验自己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哪一处句段最让你感动?交流后师随机出示:
(1)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2)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2、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三段起至课文结束,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两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3、指名同桌朗读,师点评:
听你朗读,还真像妈妈在耐人寻味地和萨莎交谈呢!
你可真像那位自豪天真的萨莎呀!
4、读悟句1,听了妈妈的一番话,你想到了什么呢?
引导交流: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比我们更弱小、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主动去关爱他们,保护他们。
5、读悟句2,听了萨莎这番自豪的话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交流:谁都不应让自己成为最弱小的,在他人眼中的弱小者,也能尽力去关心帮助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弱小者,人得学会不甘弱小。
(板书:保护弱小关爱生命不甘弱小)
(二)情感升华,书写内心
听着妈妈意味深长、萨莎充满童趣的话语,我不禁想到了:───────────
(第一板块主要承载了学习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知识技能的建构、形成与运用的目标,那么第二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交流感悟,让内心情感得以丰富,提升其精神境界、丰富其内心世界,生成新的生活观、价值观。教学不是告诉,学生的发展,无论是人格发展还是智慧生成,都不是*外部力量生成的,而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在其亲身经历的体验活动中感悟而得的。学生在已读懂主要内容的前提下,一定会情不自禁为萨莎的举动而吸引,于是进行角色朗读,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他的这份关爱弱小生命的高尚品质,为之感动,为之震撼,并在自己的内心悄悄树立起自己的一座爱的丰碑,生成了自己关于爱的积极情感!)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长课文读短
1、联系上下文确定文章要点保护弱小
2、具体描述、与主要内容无关的要舍弃关爱生命
3、对话部分转换成间接叙述不甘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