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只有具备严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做出好的教案。栏目小编在这里为您搜罗并整理了“二项式定理课件”的相关资料敬请查看,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二项式定理课件 篇1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二项式定理及简单应用
2、地位及重要性
二项式定理是安排在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内容后的一部分内容,其形成过程是组合知识的应用,同时也是自成体系的知识块,为随后学习的概率知识及高三选修概率与统计,作知识上的铺垫。二项展开式与多项式乘法有密切的联系,本节知识的学习,必然从更广的视角和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初中学习的.关于多项式变形的知识。运用二项式定理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典型的数学问题,例如近似计算、整除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
3、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使学生参与并探讨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二项式系数、字母的幂次、展开式项数的规律
(2)能够应用二项式定理对所给出的二项式进行正确的展开
B、能力目标:
(1)在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形成过程的参与、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的能力及分类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C、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2)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体会到数学内在和谐对称美;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学生参与并深刻体会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二项式系数、字母的幂次、展开式项数的规律;
(2)能够利用二项式定理对给出的二项式进行正确的展开。
难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为了达到这节课的目标:掌握并能运用二项式定理,让学生主动探索展开式的由来是关键。“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正所谓“学问之道,问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本节课的教法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为主。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的教与学的情境。通过复习引入,引申设疑,实验猜想,归纳推广等环节进行对此定理的探索。不仅重视知识的结果,而且重视知识的发生、发现和解决的过程,贯切新课程理念。
另外,根据“近发展区的理论”精心设置问题,调控问题的解决过程培育这节课最佳的知识生长点。
三、教学过程
1、情景设置
问题1: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3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星期四,将问题转化为求“30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问题2: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81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问题3: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将问题转化为求“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
(a+b)2=a2+2ab+b2
(a+b)3=(a+b)2(a+b)=a3+3a2b+3ab2+b3
(提问):对于(a+b)4,(a+b)5如何展开?(利用多项式乘法)
(再提问):(a+b)100又怎么办?(a+b)n(n?N+)呢?
我们知道,事物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规律。也就是研究(a+b)n(n?N+)的展开式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a+b)n的二项展开式的规律性。学完本课后,此题就不难求解了。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用悬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奥苏贝尔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认知驱力,即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正确陈述问题、顺利解决问题的倾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2、新授
第一步:让学生展开
问题1:以的展开式为例,说出各项字母排列的规律;项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展开式第二项的系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
预期回答:
①展开式每一项的次数按某一字母降幂、另一字母升幂排列,且两个字母幂指数的和等于乘方指数;
②展开式的项数比乘方指数多1;
③展开式中第二项的系数等于乘方指数。
第二步:继续设疑
如何展开以及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到仅掌握杨辉三角形是不够的,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新的更简捷的方法的欲望。)
继续新授
师:为了寻找规律,我们以中为例
问题1:以项为例,有几种情况相乘均可得到项?这里的字母各来自哪个括号?
问题2:既然以上的字母分别来自4个不同的括号,项的系数你能用组合数来表示吗?
问题3:你能将问题2所述的意思改编成一个排列组合的命题吗?
(预期答案:有4个括号,每个括号中有两个字母,一个是、一个是。每个括号只能取一个字母,任取两个、两个,然后相乘,问不同的取法有几种?)
问题4:请用类比的方法,求出二项展开式中的其它各项系数(用组合数的形式进行填写),
呈现二项式定理
3、深化认识
请学生总结:
①二项式定理展开式的系数、指数、项数的特点是什么?
②二项式定理展开式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哪一项最具有代表性?
由此,学生得出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二项式系数、项的系数、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等概念,这是本课的重点。
(设计意图:教师用边讲边问的形式,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挖掘学习材料潜在的意义,从而使学习具有意义。)
4、巩固应用
例1-3是课本原题,由于是第一节课所以题目类型较基础
最后解决起始问题:今天是星期二,再过8n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解:8n=(7+1)n=Cn07n+Cn17n-1+Cn27n-2+…+Cnn-17+Cnn
因为Cnn前面各项都是7的倍数,故都能被7整除.
因此余数为Cnn=1
所以应为星期三
四、回顾小结:
通过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清晰的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内容,更体会到了二项式定理形成的思考方式,为后继课程(n次独立重复实验恰好发生k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二项式定理内容本身对解释二项分布有很直接的功效,因为二项分布中所有概率和恰好是二项式。
课后记:
准备这节课,我主要思考了这么几个问题:
(1)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重要,还是“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重要?我反复斟酌,认为后者重要。于是,我这节课花了大部分时间是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可以用组合数来表示二项式定理中各项的二项式系数?”
(2)学生怎样才能掌握二项式定理?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还是通过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来记忆?正如前面所说“学问之道,问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我还是要求学生自主的去探索二项式定理。这样也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3)准备什么样的例题?例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例题1是很直接的二项式定理内容的应用;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二项式定理形成过程中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我增加了例题,但是难免还有一些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能不吝赐教。谢谢!
二项式定理课件 篇2
高三第一阶段复习,也称“知识篇”。在这一阶段,学生重温高一、高二所学课程,全面复习巩固各个知识点,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然后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学过的知识产生全新认识。在高一、高二时,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学的知识往往是零碎和散乱,而在第一轮复习时,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把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第一轮复习更为重要,我们希望能做高考试题中一些基础题目,必须侧重基础,加强复习的针对性,讲求实效。
1、本小节内容是初中学习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它所研究的二项式的`乘方的展开式,与数学的其他部分有密切的联系:
(1)二项展开式与多项式乘法有联系,本小节复习可对多项式的变形起到复习深化作用。
(2)二项式定理与概率理论中的二项分布有内在联系,利用二项式定理可得到一些组合数的恒等式,因此,本小节复习可加深知识间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二项式定理是解决某些整除性、近似计算等问题的一种方法。
2、高考中二项式定理的试题几乎年年有,多数试题的难度与课本习题相当,是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
试题,考察的题型稳定,通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与应用题结合在一起求某些数、式的近似值。
二项式定理课件 篇3
1、情景设置
问题1: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3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星期四,将问题转化为求“30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问题2: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81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问题3: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将问题转化为求“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
(a+b)2=a2+2ab+b2
(a+b)3=(a+b)2(a+b)=a3+3a2b+3ab2+b3
(提问):对于(a+b)4,(a+b)5如何展开?(利用多项式乘法)
(再提问):(a+b)100又怎么办?(a+b)n(n?N+)呢?
我们知道,事物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规律。也就是研究(a+b)n(n?N+)的展开式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a+b)n的二项展开式的规律性。学完本课后,此题就不难求解了。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用悬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奥苏贝尔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认知驱力,即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正确陈述问题、顺利解决问题的倾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2、新授
第一步:让学生展开;
问题1:以的展开式为例,说出各项字母排列的规律;项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展开式第二项的系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
预期回答:①展开式每一项的次数按某一字母降幂、另一字母升幂排列,且两个字母幂指数的和等于乘方指数;②展开式的项数比乘方指数多1;③展开式中第二项的系数等于乘方指数。
第二步:继续设疑
如何展开以及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到仅掌握杨辉三角形是不够的,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新的更简捷的方法的欲望。)
继续新授
师:为了寻找规律,我们以中为例
问题1:以项为例,有几种情况相乘均可得到项?这里的字母各来自哪个括号?
问题2:既然以上的字母分别来自4个不同的括号,项的系数你能用组合数来表示吗?
问题3:你能将问题2所述的意思改编成一个排列组合的命题吗?
(预期答案:有4个括号,每个括号中有两个字母,一个是、一个是。每个括号只能取一个字母,任取两个、两个,然后相乘,问不同的取法有几种?)
问题4:请用类比的方法,求出二项展开式中的其它各项系数(用组合数的形式进行填写),呈现二项式定理
3、深化认识
请学生总结:
①二项式定理展开式的系数、指数、项数的特点是什么?
②二项式定理展开式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哪一项最具有代表性?
由此,学生得出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二项式系数、项的系数、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等概念,这是本课的。重点。
设计意图:教师用边讲边问的形式,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挖掘学习材料潜在的意义,从而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4、巩固应用
例1-3是课本原题,由于是第一节课所以题目类型较基础
最后解决起始问题:今天是星期二,再过8n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解:8n=(7+1)n=cn07n+cn17n-1+cn27n-2+…+cnn-17+cnn
因为cnn前面各项都是7的倍数,故都能被7整除。
因此余数为cnn=1
所以应为星期三
二项式定理课件 篇4
目前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项式定理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是初中乘法公式的推广,是排列组合知识的具体运用,是学习概率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知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思维训练价值.教材中的二项式定理主要包括:定理本身,通项公式,杨辉三角,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等.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
正因为二项式定理在初等数学中与其他内容联系较少,所以教材上教法就显得呆板,单调,怎样使二项式定理的教学生动有趣?使得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得主动?我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式,遵循“兴趣与能力的同步发展规律”和“教,学,研互相促进的规律”,在教学中追求简易,重视直观,并巧妙地在应用抽象使问题变得十分有趣,学生学得生动主动,充分发挥其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具体为:
一是从名人、问题引入课题。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这里体现了新课程的数学应用意识的理念.
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也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二是从特殊到一般。观察发现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问题引导,师生互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学中,努力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以发挥他们的自主作用;尽量创造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尽量引导学生的发展和创造意识,以使他们能在再创造的氛围中学习.
四是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探究恰当结合。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确定二项展开式中,每一项的二项式系数,对于普通班的学生,真正能独立归纳出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此时的引导启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学生通过对=1,2,3,4,…时二项展开式的观察,归纳、猜想到为任意正整数时的二项式定理内容,并真正理解二项式系数的意义。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深化的过程,学习体会应用“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提高数学修养.
本节课对二项式定理特点及规律的总结和归纳,有利于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识记,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验数学公式的对称美、和谐美.
学生为普通班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学生理解组合及组合数的概念,掌握了多项式乘法的运算法则,有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能顺利完成课时计划内容.
学生有过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的尝试.
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容易了解的内容是二项展开式的项数、指数和系数的规律,即项数:项;指数:字母,的指数和为,字母的指数由递减至0,同时,字母的指数由0递增至;二项式系数:下标为,上标由递增至;
容易产生误解的内容是:通项指的是第r+1项;通项的二项式系数是,与该项的系数是不同的概念。
1.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合作交流.
探究内容为二项式定理的内涵,包括项数、指数、系数等方面的规律内容.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和组内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和辩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来补充、修正或加深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从而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
对相关同学进行点评,及时鼓励、表扬,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通过交流,学习他人的探究成果,充实自己.对部分内容,如二项式系数的确定,教师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引导.
2.预期效果分析:
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学习应该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同时在求展开式、其通项、证恒等式、近似计算等方面形成技能或技巧;进一步体会过程分析与特殊化方法等等的运用;重视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的培养和形成.
在知识层面上,期望学生能够理解二项式定理及其推导方法,识记二项展开式的有关特征,能对二项式定理进行简单应用;在方法层面上,期望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思维过程,熟悉理解“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方法,培养合作的意识,获得学习和成功的体验;通过对二项式定理内容的研究,使学生体验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一般到特殊指导实践的认识事物过程,通过对二项展开式结构特点的观察,探求过程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极好载体,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归纳推理不仅可以猜想到一般性的结果,而且可以启发我们发现一般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本节课的学生起点:学生已经学习了组合的基本知识,初中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
本节课是在组合和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习二项式定理的内容.
1.教材分析:
二项式定理是初中学习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它所研究的是一种特殊的多项式——二项式的乘方的展开式.这一小节与很多内容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它在本章的学习中起着乘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小节的意义在于:①基于二项展开式与多项式乘法的联系,本小节的学习可对初中学习的多项式的变形起到复习、深化的作用;②二项式系数都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利用二项式定理可以得到关于组合数的一些恒等式,从而深化对组合数的认识;③二项式定理与概率理论中的三大概率分布之一的二项分布有其内在联系,本小节是学习概率知识及概率统计的准备知识;④二项式定理是解决某些整除性、近似计算等问题的一种方法.
教材的安排:教材中是通过取一些特殊值(2,3,4)的基础上,观察归纳出二项式定理,强调要分析清楚式子展开并进行同类项合并后有哪些项及各项系数的一些规律,教材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没有进行严谨的证明.教材随后安排了二道例题,是对二项式定理的简单应用.
重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与的展开式,归纳得出二项式定理。
难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
2.内容分析:
从项数、系数、指数、通项等方面的特征去熟悉二项式的展开式,加深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和熟练掌握,
(1)理解二项式定理及其推导方法,识记二项展开式的有关特征,能对二项式定理进行简单应用.
(2)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能利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过程方法:
(1)通过学生参与和探究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熟悉理解“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化归的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二项式定理内容的研究,体会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一般到特殊指导实践的认识事物过程,可以启发我们发现一般性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二项式定理课件 篇5
高三第一阶段复习,也称“知识篇”。在这一阶段,学生重温高一、高二所学课程,全面复习巩固各个知识点,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然后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学过的知识产生全新认识。在高一、高二时,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学的知识往往是零碎和散乱,而在第一轮复习时,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把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第一轮复习更为重要,我们希望能做高考试题中一些基础题目,必须侧重基础,加强复习的针对性,讲求实效。
一、内容分析说明
1、本小节内容是初中学习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它所研究的二项式的乘方的展开式,与数学的其他部分有密切的联系:
(1)二项展开式与多项式乘法有联系,本小节复习可对多项式的变形起到复习深化作用。
(2)二项式定理与概率理论中的二项分布有内在联系,利用二项式定理可得到一些组合数的恒等式,因此,本小节复习可加深知识间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二项式定理是解决某些整除性、近似计算等问题的一种方法。
2、高考中二项式定理的试题几乎年年有,多数试题的难度与课本习题相当,是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
试题,考察的题型稳定,通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与应用题结合在一起求某些数、式的
近似值。
二、学校情况与学生分析
(1)我校是一所镇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不好,记忆力较差,反应速度慢,普遍感到数学难学。但大部分学生想考大学,主观上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2)授课班是政治、地理班,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听课率低(60﹪),注意力不能持久,不能连续从事某项数学活动。课堂上喜欢轻松诙谐的气氛,大部分能机械的模仿,部分学生好记笔记。
三、教学目标
复习课二项式定理计划安排两个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复习二项展开式和通项。根据历年高考对这部分的考查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从项数、指数、系数、通项几个特征熟记它的展开式。
(2)会运用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的特定项。
2、能力目标:(1)教给学生怎样记忆数学公式,如何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从而优化记忆品质。记忆力是一般数学能力,是其它能力的基础。
(2)树立由一般到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意识,了解解决问题时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二项式定理的复习,使学生感觉到能掌握数学的部分内容,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意识地让学生演练一些历年高考试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在明年的高考中,他们也能得分。
四、教学过程
1、知识归纳
(1)创设情景:①同学们,还记得吗? 、 、 展开式是什么?
②学生一起回忆、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①提出比较容易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教学。
②为学生能回忆起二项式定理作铺垫:激活记忆,引起联想。
(2)二项式定理:①设问 展开式是什么?待学生思考后,老师板书
= C an+C an-1b1+…+C an-rbr+…+C bn(n∈N*)
②老师要求学生说出二项展开式的特征并熟记公式:共有 项;各项里a的指数从n起依次减小1,直到0为止;b的指数从0起依次增加1,直到n为止。每一项里a、b的指数和均为n。
③巩固练习 填空
设计意图:①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比较分析公式的特点,记规律。
②变用公式,熟悉公式。
(3) 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C , C , C ,… , 称为二项式系数.
展开式的通项公式Tr+1=C an-rbr , 其中r= 0,1,2,…n表示展开式中第r+1项.
2、例题讲解
例1求 的展开式的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并求的第4项的系数。
讲解过程
设问:这里 ,要求的第4项的有关系数,如何解决?
学生思考计算,回答问题;
老师指明①当项数是4时, ,此时 ,所以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是 ,
②第4项的系数与的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区别。
板书
解:展开式的第4项
所以第4项的系数为 ,二项式系数为 。
选题意图:①利用通项公式求项的系数和二项式系数;②复习指数幂运算。
例2 求 的展开式中不含的 项。
讲解过程
设问:①不含的 项是什么样的项?即这一项具有什么性质?
②问题转化为第几项是常数项,谁能看出哪一项是常数项?
师生讨论 “看不出哪一项是常数项,怎么办?”
共同探讨思路:利用通项公式,列出项数的方程,求出项数。
老师总结思路:先设第 项为不含 的项,得 ,利用这一项的指数是零,得到关于 的方程,解出 后,代回通项公式,便可得到常数项。
板书
解:设展开式的第 项为不含 项,那么
令 ,解得 ,所以展开式的第9项是不含的 项。
因此 。
选题意图:①巩固运用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的特定项,形成基本技能。
②判断第几项是常数项运用方程的思想;找到这一项的项数后,实现了转化,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
例3求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
解题思路:原式局部展开后,利用加法原理,可得到展开式中的 系数。
板书
解:由于 ,则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之和。
而 的展开式含 的项分别是第5项、第4项和第3项,则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分别是: 。
所以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例4 如果在( + )n的展开式中,前三项系数成等差数列,求展开式中的有理项.
解:展开式中前三项的系数分别为1, , ,
由题意得2× =1+ ,得n=8.
设第r+1项为有理项,T =C · ·x ,则r是4的倍数,所以r=0,4,8.
有理项为T1=x4,T5= x,T9= .
3、课堂练习
1.(20xx年江苏,7)(2x+ )4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是
A.6B.12 C.24 D.48
解析:(2x+ )4=x2(1+2 )4,在(1+2 )4中,x的系数为C ·22=24.
答案:C
2.(20xx年全国Ⅰ,5)(2x3- )7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A.14 B.14 C.42 D.-42
解析:设(2x3- )7的展开式中的第r+1项是T =C (2x3) (- )r=C 2 ·
(-1)r·x ,
当- +3(7-r)=0,即r=6时,它为常数项,∴C (-1)6·21=14.
答案:A
3.(20xx年湖北,文14)已知(x +x )n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是128,则展开式中x5的系数是_____________.(以数字作答)
解析:∵(x +x )n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和为128,
∴令x=1,即得所有项系数和为2n=128.
∴n=7.设该二项展开式中的r+1项为T =C (x ) ·(x )r=C ·x ,
令 =5即r=3时,x5项的系数为C =35.
答案:35
五、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这是一堂复习课,通过对例题的研究、讨论,巩固二项式定理通项公式,加深对项的系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等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形成求二项式展开式某些指定项的基本技能,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化方程的思想和转化的思想。
2、在例题的选配上,我设计了一定梯度。第一层次是给出二项式,求指定的项,即项数已知,只需直接代入通项公式即可(例1);第二层次(例2)则需要自己创造代入的条件,先判断哪一项为所求,即先求项数,利用通项公式中指数的关系求出,此后转化为第一层次的问题。第三层次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例3需要变形才能求某一项的系数,恒等变形是实现转化的手段。在求每个局部展开式的某项系数时,又有分类讨论思想的指导。而例4的设计是想增加题目的综合性,求的n过程中,运用等差数列、组合数n等知识,求出后,有化归为前面的问题。
六、个人见解
二项式定理课件 篇6
6月20日下午我和安阳实验中学高二(17)班的同学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堂实录,感悟反思如下: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在教学中,设置了对多项式乘法的再认识,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项数问题,明确每一项的特征,为后面二项展开式的推导作铺垫。再以为对象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用计数原理进行再思考,分析各项以及项的个数,这也为推导的展开式提供了一种方法,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有“法”可依。
教材的探求过程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极好载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归纳推理不仅可以猜想到一般性的结果,而且可以启发我们发现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区分系数与二项式系数及运用通项意识凡涉及到展开式的项及其系数等问题,常是先写出其通项公式,然后再据题意进行求解。
例1展开式中第三项的是______。
例2(2)求展开式中x3的系数,则______。
本节课的亮点:
引入组合问题,为归纳项数,项得次数,项的形式及项的系数作了很好的铺垫,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特征,为后续学习作准备。二项式系数的对称美,“特殊出发、发现规律、猜想结论、”的科学方法,都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无尽的思考。
不足之处: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不够。我认为,像这样面对新学生的录像课,难以操作。因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师生共同释疑、纠错。否则,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在课堂上先自主、合作、探究,再来答疑、解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了。即使可以操作,自主、合作、探究也是走走过场,没有实际效果。语文与数学有不同特点,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讨论、思考值得深入研究。
总之,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问题引导,师生互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项式定理课件 篇7
二项式定理是安排在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内容后的一部分内容,其形成过程是组合知识的应用,同时也是自成体系的知识块,为随后学习的概率知识及高三选修概率与统计,作知识上的铺垫。二项展开式与多项式乘法有密切的联系,本节知识的学习,必然从更广的视角和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初中学习的关于多项式变形的知识。运用二项式定理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典型的数学问题,例如近似计算、整除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
A、知识目标:
(1)使学生参与并探讨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二项式系数、字母的幂次、展开式项数的规律
B、能力目标:
(1)在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形成过程的参与、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的能力及分类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2)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体会到数学内在和谐对称美;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使学生参与并深刻体会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二项式系数、字母的幂次、展开式项数的规律;
(2)能够利用二项式定理对给出的二项式进行正确的展开。
为了达到这节课的目标:掌握并能运用二项式定理,让学生主动探索展开式的由来是关键。“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正所谓“学问之道,问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本节课的教法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为主。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的教与学的情境。通过复习引入,引申设疑,实验猜想,归纳推广等环节进行对此定理的探索。不仅重视知识的结果,而且重视知识的发生、发现和解决的过程,贯切新课程理念。
另外,根据“近发展区的理论”精心设置问题,调控问题的解决过程培育这节课最佳的知识生长点。
三、教学过程
问题1: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3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星期四,将问题转化为求“30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问题2: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81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问题3: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a+b)3=(a+b)2(a+b)=a3+3a2b+3ab2+b3
(提问):对于(a+b)4,(a+b)5如何展开?(利用多项式乘法)
(再提问):(a+b)100又怎么办?(a+b)n(n?N+)呢?
我们知道,事物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规律。也就是研究(a+b)n(n?N+)的展开式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a+b)n的二项展开式的规律性。学完本课后,此题就不难求解了。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用悬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奥苏贝尔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认知驱力,即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正确陈述问题、顺利解决问题的`倾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问题1:以的展开式为例,说出各项字母排列的规律;项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展开式第二项的系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
预期回答:①展开式每一项的次数按某一字母降幂、另一字母升幂排列,且两个字母幂指数的和等于乘方指数;②展开式的项数比乘方指数多1;③展开式中第二项的系数等于乘方指数。
如何展开以及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到仅掌握杨辉三角形是不够的,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新的更简捷的方法的欲望。)
二项式定理数学说课稿问题1:以项为例,有几种情况相乘均可得到项?这里的字母各来自哪个括号?
问题2:既然以上的字母分别来自4个不同的括号,项的系数你能用组合数来表示吗?
问题3:你能将问题2所述的意思改编成一个排列组合的命题吗?
(预期答案:有4个括号,每个括号中有两个字母,一个是、一个是。每个括号只能取一个字母,任取两个、两个,然后相乘,问不同的取法有几种?)
问题4:请用类比的方法,求出二项展开式中的其它各项系数(用组合数的形式进行填写),
二项式定理课件 篇8
1、知识内容:
二项式定理及简单应用
2、地位及重要性
二项式定理是安排在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内容后的一部分内容,其形成过程是组合知识的应用,同时也是自成体系的知识块,为随后学习的概率知识及高三选修概率与统计,作知识上的铺垫。二项展开式与多项式乘法有密切的联系,本节知识的学习,必然从更广的视角和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初中学习的'关于多项式变形的知识。运用二项式定理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典型的数学问题,例如近似计算、整除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
3、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使学生参与并探讨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二项式系数、字母的幂次、展开式项数的规律
(2)能够应用二项式定理对所给出的二项式进行正确的展开
B、能力目标:
(1)在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形成过程的参与、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的能力及分类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c、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2)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体会到数学内在和谐对称美;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学生参与并深刻体会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二项式系数、字母的幂次、展开式项数的规律;
(2)能够利用二项式定理对给出的二项式进行正确的展开。
难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