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制作教案课件,这需要老师耗费大量时间来设计和编排。教案课件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还是教师自我提高的必要途径。那么我们在设计教案课件时应该从哪几个角度来考虑呢?接下来,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会为你详细介绍“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的相关内容,欢迎收藏本站并持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1
计时单位: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谓之一年;
收成状况: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谷物多少即年景之好坏;
节日名称:百节年为首,是欢乐庆祝的愉快时光,谓之过年。
年既然是计时单位,自然与历法有关,而历法的形成又是天体运行和万物生长规律的产物。这一过程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人们知识的提高而发展的。
我国的原始农业社会时期,在耕作的长期实践中,发现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观测出天体运行与地上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即所谓观象授时。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办法。这就是历法的雏形。每年的第一月称正月,为岁首。由于各个朝代使用的历法不一,故岁首也不相同。夏历的正月是现在我们所用的阴(农)历一月,即所谓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丑季冬之月;周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即所谓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颛顼历,以现在的阴历十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亥孟冬之月;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直到汉武帝时,才组织专门班子,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这就是我们现在仍把阴(农)历称为夏历的原因。
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在此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之意,夏代称岁,含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虽然在唐肃宗时曾一度将年改为载,但为期很短,又复称为年。年为计时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称为一年,在书面语言中,亦不时出现载字,显然那是受古时称谓的影响。
年的再一个含意是收成的意思。一年之中分为四季,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收、藏循环规律而逐渐认识的。因而在古籍记载中,对年的说明是谷熟也。收获五谷称有年,丰收称大有年,亦称丰年。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处曰祈年殿。在戏文中,对帝王歌功颂德时,有君乐臣乐民安乐,五谷丰登大有年之唱词。
年字原是稔字初文,即庄稼成熟丰稔之意。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不难理解,年与农作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年的另一含意为节日名称。是供大家欢庆的日子。收藏之后,结束了田间农活,首先想到的应是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庇荫。用新米做饭、酿酒、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规律。但是祭祀活动在哪一天举行,古时并无确定,只是局限在新旧二年交替的这段日子之中。
年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百姓们经过了春秋战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苦不堪言。秦虽统一中国,但徭役赋税极为苛酷,民不聊生。直到汉代,才出现社会较为稳定,经济日趋繁荣的局面,百姓们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为岁终的庆祝和新岁的祈福创造了条件。
哪一天称过年自然是岁首第一日。但是由于历法的不同和帝王的封建意识,岁首第一日最初很难确定。我国的封建帝王自称为天子,为显示其奉天承运,受命于天的宗旨,随着改朝换代,多次改动了月份的次序。正月不固定,初一自然也不固定。自从汉武帝改颛顼历做《太初历》之后,虽然王莽、魏明帝、武则天、唐肃宗都曾一度又改用周历,但为时都很短,因此,民间一直以夏历为准,正月初一即为新年。
新年的名称有不少变化。古时曾称过上日、元日、朔旦、元正、正日、正旦、正朝、三元(岁、月、日之元)、三朝(岁、月、日之朝)。后世逐渐称元旦。
民国之后,我国在使用阴历的同时,亦采用阳历,阳历的1月1日亦是元旦。我国民俗不太注重阳历,虽然机关、学校阳历元旦照例放假,但是民间并不以此日为节。尽管如此,一国之内也不能有二个年,于是把阴历的元旦称为春节。春节之称,古来有之,是指立春而言。自从民间把阴历元旦称为春节并认可之后,就不再把立春称为春节了。
新中国成立后,采用公历(阳历),但是阴历同时存在,因为阴历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生长直接相关,农时是耽误不得的,所以我们现在把阴历称为农历。农历的正月初一公称为春节。按照我国的风俗习惯,春节放假三天,供大家欢度节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2
在家养动物中,猫最讲卫生。我们可以看到猫每天要用爪子洗脸;并且,每次都在固定的地方大小便,便后,都要用爪将粪便盖上。猫喜欢清洁的习惯是人们愿意养猫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猫真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讲究卫生、爱洁如癖吗?
其实,猫的梳洗打扮完全是出于生理的需要。如猫用舌头舔被毛,是为了刺激皮脂腺的分泌,使毛光亮润滑,不易被水打湿,并能舔食到少量的维生素D,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还可使被毛蓬松,促进散热的功能。这一点,只要你注意一下猫都好在什么时间梳洗就不难理解了,猫一般常在进食和玩耍后,或追击猎物剧烈运动及在阳光下睡醒以后开始梳洗整理被毛。在炎热季节或剧烈运动之后,体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持体温的恒定,必须将多余的热能排出体外。我们人类可以用冲洗或出汗的办法解决,但猫的汗腺不发达,不能蒸发大量的水分,所以,猫就利用舌头将唾液涂抹到被毛上,唾液里水分的蒸发可带走热量,起到降温解暑的作用。在脱毛时经常梳理,可促进新毛生长。另外,通过抓、咬,能防止被毛感染寄生虫病,如跳蚤、毛虱病等,保持身体健康。
猫掩盖粪便的行为,完全是出于生活的本能,是由祖先遗传来的。猫的祖先野猫,为了防止天敌从其粪便气味发现它,追踪它,于是就将粪便掩盖起来。现代猫的这种行为已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意义了,但却使猫赢得了讲卫生的好声誉。
猫至今仍然保持着肉食动物那种昼伏夜出的习性,很多活动(如捕鼠、求偶交配)常常是在夜间进行。猫每天最活跃的时刻是在黎明或傍晚,而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懒洋洋地休息或睡觉。根据猫的这一习性,每天的饲喂时间应放在早晨和晚上,因为这时猫机体内的各种机能活动都很旺盛,不但吃得多,而且消化好。给猫配种的时间也要安排在晚上,以保证有较高的成功率。猫的这一习性,多数情况下不为养猫者所欢迎。尤其是城市的家庭养猫,晚间母猫求偶的叫声和公猫争偶的打架声,令人十分生厌,夜间猫在室内的频繁活动,有时会把人吵醒。虽然这是猫的本性,不可能完全克服,但经过调教,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纠正。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3
西服是一种舶来文化,这一点无可讳言。现代的西服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但从其构成特点和穿着习惯上看,至少可追溯到17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西服也称西装,从广义上,应指西式的欧美的服装,但在我国,人们多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这显然是我们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
在西方,一般把前门、有袖子、衣长在臀围线上下的男女上衣统称为茄克。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腰部和袖口有带状收口的茄克,英语称将帕,法语称布鲁宗,属茄克这个大家族的一个品种。西服也是一种茄克,英国人称其为拉翁基茄克;
19世纪末,当这种上衣和长裤用同质同色的面料来做成套装时,欧美人又称其为外出套装。
在20世纪,又因为这种套装多为活跃于政治、经济领域的白领阶层穿用故也称作工作套装或实业家套装。
人类从遥远的过去走来,向辉煌的未来走去如果对人类的昨天知之甚少就不可能深刻地认识人类的今天,也就无从推测明天的发展。服装文化具有螺旋式地不断重复历史的流行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回顾过去,重温历史。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4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人(今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春秋和战国之交,社会变动使工匠获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此情况下,鲁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所发明。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但被墨子制止。墨子主张制造实用的生产工具,反对为战争制造武器。鲁班接受了这种思想。
公输般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他受自然现象的启发,致力于创造发明。一次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他看到各种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开始飞的时间较短,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竟能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公输般一生注重实践,善于动脑,在建筑、机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能建造宫室台榭;曾制作出攻城用的云梯,舟战用的勾强;创制了机关备制的木马车;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各种木作工具,还发明了磨、碾、锁等。由于成就突出,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祖师。
由于父兄们耐心地传授,加上他勤奋地学习,长大后成了一名优秀的工匠,并有过许多的创造发明。
由于他的创造发明,都是些手工机械,并且这些机械都是根据物理的最基本原理发明出来的,所以,我们把它归于物理学科。当然,这是有些牵强附会。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且说有一年夏天,鲁班家乡鲁国国王要鲁班监工营造一座宫殿,期限为3年。但是这座宫殿所需的木料,足够鲁班等工匠们到山上砍上3年也完不成任务。
这可急坏了鲁班,因为国王的话就是圣旨,是不允许随便更改的,如果真的是耽误了工程进度,杀头是不可避免的。鲁班愁得连觉也睡不踏实。
为了加快砍伐木料的进度,鲁班每天都要提前上山选择好要砍的树木。这天,天色刚蒙蒙亮,鲁班便迎着晨曦,踏着夜露,提前出发了。
为了节省时间,鲁班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横七竖八地长满了小树、杂草,行走非常不便。
鲁班只好搀着树木、拽着茅草往上爬。忽然,脚底一滑,身体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于没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无比。
滑到山脚,鲁班狼狈地爬了起来,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鲁班非常惊奇,为何一把茅草能够划破人的手掌。
鲁班顾不得疼痛,沿着滑下来的山坡,爬上去一看,这丛茅草与别的草没有两样。鲁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
这茅草的叶子很怪,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人手握紧它一拽,手掌就会被划破。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血口。
鲁班正想俯身探究其中的道理,忽然看到近处有一只大蝗虫,两枚大板牙一开一合,很快吃着草叶。鲁班把蝗虫捉住细看,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
鲁班从这两件事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
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
鲁班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传说鲁班的母亲和妻子对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鲁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原来是由他母亲拉住墨线头的。后来,母亲在线头上拴一个小钩,这样,一个人操作就可以了。后世木工把这个小钩叫做班母,以纪念这个创作。
又如,木工刨木料的时候,前面顶住木头的卡口叫做班妻,这是因为传说鲁班刨木料起初是由妻子扶住木料,后来才改用卡口的缘故。
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根据《玉屑》上的记述,伞是她发明的。直到今天,伞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发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等,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
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这里面都包含着原始的物理科学知识。
鲁班还是一个很高明的机械发明家。他制造的锁,机关设在里面,外面不露痕迹,必须借助配合好的钥匙才能打开。
《墨子》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就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这可不可以认为,是原始航空科学的先头兵。
鲁班还改进过车辆的构造,制成了机动的木车马。这种木车马由木人驾御,装有机关,能够自动行走。
后世不少科技发明家,如三国时期的马钧、晋朝的区纯、北齐的灵昭、唐朝的马待封等,都受这个传说的影响,相继朝这个方向发展过。
在兵器制造方面,鲁班曾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器械,在战争发挥过巨大作用。后来在墨子的影响下,不再制作这类战争工具,专门从事生产和生活上的创造发明,以造福于劳动人民。
2400多年来,人们为了表达对鲁班的热爱和敬仰,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
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5
一般说来,普通话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可是,在词和句子里,有些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变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个特殊声调。它来源于四声,实际上也是一种声调,只不过是一种变调而已。但是它又与一般的变调不同,一般的变调对词语的意义没有影响。而轻声,有时会改变词语的意义和词性。比如利害,害读轻声时,是形容词,是剧烈、凶猛的意思,害读四声时,是名词,是利益和损害的意思。再如买卖,卖读轻声时,是词;卖读四声时,是词组。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轻声不标调号。
轻声的发音容易掌握,困难在于如何判断轻声词。普通话的轻声词很多,大部分词是习惯性的,没有严格的规定,规律也不十分明显,主要靠经验读准。
在普通话中下列成分常常读轻声。
语气助词吧、吗、呢、啊等
走吧来吗热呀吃啊
结构助词的、地、得,着、了、过
我的书高兴地说走得快
说着走了看过
名词的后缀子、巴、么、头和表示多数的们
桌子石头嘴巴什么我们
方位词或表示方位的语素里、上、下、边等
家里墙上地下这边
某些量词
一个一些写封信
趋向动词
跑回来看起来红起来冷下去进来出去
一、不夹在词或语素中间
看一看尝一下说不说看不上
叠字名词
哥哥妈妈娃娃猩猩星星
重叠形式的动词
听听说说走走读读看看想想
此外,一批常用的双音节词中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
萝卜耳朵便宜行李骆驼葡萄
玻璃合计商量招呼明白批评
普通话的轻声词以双音节的居多。有些词,读音的轻与重,常无明显的界限,往往根据个人的语感、习惯,约定俗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6
棕叶飘香,又是一年端午节。这几年,因端午引发的话题不少。两年前,韩国以其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舆论大哗,一时间,端午节属谁之议充斥媒体和网络,有关传统节日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也开始引起广泛注意。最新消息称,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将公布,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等尽在其中。这不妨看成是对上述舆论的一个回应。
把传统节日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确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但我们也要看到,仅仅这样做还不能自动让真正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免于灭失。因为说到底,文化的生命植根于社会生活,靠一个个具体生动的生命来承载。如果社会生活失去其丰富性,个体生命失去其创造性,文化必将无所依附,枯萎凋敝。
就以端午节为例。据流行的说法,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投汨罗江而生。其实,端午起源更早,不仅名称多样,而且内容丰富,颇具地方色彩。端午是祭祀诸神的节日,享祀者除了屈子,还有孝女曹娥、药王、蚕神以及善降鬼魅的道教人物张天师和钟馗等。端午的食品如粽子,最初也非为投祭屈子,而是用以祭祀水神。实际上,端午的许多风俗都与驱鬼避邪禳疫祈福有关。如佩艾叶、插菖蒲、饮雄黄酒、贴端午符、穿五毒兜肚、中门(堂)挂钟馗画像,以及举行钟馗赛会、石榴花会、龙舟竞渡等,均寓此意。祭仪之外,游戏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除了常见的赛龙舟,射柳、击球、斗草、端午景等也是节日期间的娱乐形式。总之,一个最初为祭祀水神或龙神的祭仪,后来演变成丰富多彩的地方节庆风俗,这就是端午节。(参见李露露:《中国节》)
如此渊源久远、内容丰富的民间习俗,何以到今日只剩下吃粽子一项?现代社会崇尚理性,视民间习俗为落后、迷信之物,现代经济更挟商业潮流,将一切不合理性标准的习俗、活动冲决荡涤。这是传统文化形式如端午节衰落的大背景。上个世纪不间断的政治与社会变迁,崇新求变,以传统为革命对象,将一切旧事物革除殆尽,致令社会机体日渐萎缩。数十年之间,国人每年欢度新的国家节日甚至国际节日,而将元宵、端午、重阳逐渐遗忘,倒是文明不及的落后乡村,还多少残留些许旧时记忆。这是中国传统节日遭贬抑和遗忘更直接的原因。
因此,要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生,第一要紧的是还社会以生机,给个人以自由,让文化的种子在民间的沃土里发芽,在各不相同的土壤、水分和阳光条件下生长。归根到底,文化遗产保护所珍视的,不是抽象的文化之名,而是丰富多彩具体而微的社会实践,是体现于各种文化表现形式中的人类创造力。这种创造力,非基于人为的理性,而是历史上无数个人和群体在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和回应挑战所做的努力和表现出的智慧。也因为如此,文化才有生命力。
江陵端午祭源出中土,但成就于韩国,具有十足的地方性,当然属于韩国人。中国的端午节为古往今来中国各个地方的民众所创造和实践,因此属于这些地方的人民。他们是这些文化的创造者和承担者。创造者不存,文化也就衰败了。因此,尊重这些人民的选择,承认他们的智慧,保障其自主性,为他们发挥各自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提供条件,保护文化遗产的目标便达到了。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7
NG就是nogood是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笑场或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镜头,现在有些电视剧也用它来做为片尾来吸引观众,使大家了解拍摄过程中不为人知的一面。
NG是拍电视电影时使用的术语,表明这个镜头拍的不合导演的要求.不满意,要重来一次.常常新的演员拍片子会经常NG,浪费胶片,一般的大牌老演员(素质好的)拍戏一次就OK了.NG会造成剧组的损失,经济和精神及时间上的损失,所以要竟量减少,如果是拍电视,要求不太高,多NG一些也损失不大;如果是拍电影用胶片,一个演员NG次数如果很多,那导演及剧组人员就会很讨厌他,浪费了很多金钱.
有时候游戏中见到那可能是引用的,我以前见到过游戏中砸装备或合成东西时有人说NG,应该也是不成功,重来一次的意思.
1.nogo不通行
2.nogood不好,无用的
3.notgiven未给予
4.notgood次品
5.nitroglycerine
NG-导演经常说的一句话,但不是卡的意思,卡是不是cut,意思的切断的意思。
而NG呢!就是NoGood的意思,也就是说不好。我们不是经常听到什么NG镜头,和一个镜头很NG很多次,所以意思很也明显。
NOGood!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衔分为3等10级,即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根据军官所属军种和技术特点,在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名称。
现行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1.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2.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为上将;
3.大军区正职为上将、中将,大军区副职为中将、少将;
4.正军职为少将、中将,副军职为少将大校;
5.正师职为大校、少将,副师职为上校、大校;
6.正团职为上校、中校,副团职为中校、少校;
7.正营职为少校、中校,副营职为上尉、少校;
8.正连职为上尉、中尉,副连职为中尉、上尉;
9.排职为少尉、中尉。
专业技术军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中将至少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为大校至上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中校至少尉。
志愿兵役制士兵按军衔等级分为:高级士官(六级土官、五级士官);中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初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义务兵役制士兵为最高军衔。海军、空军士兵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二字。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9
邮票的定义:邮票是国家(地区)邮政部门发行的邮资凭证。
邮票的要素为:
(1)国家(地区)铭记:邮票上必须印有国名或地区名称。
(2)面值:是邮票票面上的邮资数值。
(3)主题图案:是用图案形象表现邮票的主题。
邮票有两种属性:
第一属性,在通信领域,邮票是邮资凭证。
第二属性,在集邮领域,邮票是特殊商品。
邮票的功能有3种:
第一,画面具有广泛、重要的宣传作用。
第二,进入集邮领域后,具有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和商品价值。
第三,具有历史文物、历史研究资料价值。
邮票的种类
我们常见的邮票可分以下几种:
(一)普通邮票(二)纪念邮票(三)特种邮票
(四)专用邮票:
1.航空邮票2.欠资邮票3.快信邮票4.挂号邮票5.新闻纸邮票
6.军事邮票和公事邮票、附捐邮票
7.上述种类中无法包括的其他邮票:小全张、小型张、电子邮票、发光邮票、无面值邮票、无齿孔邮票、加盖邮票、小本票、对剖票
我国第一枚邮票
我国第一枚邮票的图案正中为一条腾飞的中国式团龙衬以云彩水浪,称为神龙戏珠图,亦称大龙邮票。大龙邮票一套共3枚,面值分别为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和5分银(黄色)。全张25枚(5X5),背面刷胶,有齿孔。由于档案残缺,大龙邮票的正式发行日期尚有争论,大约是在1878年7月底、8月初。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10
我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正史很少记载,多是历代匠师以口授和钞本形式薪火相传。由匠师自己编著的专书甚少。宋初木工喻皓曾作《木经》,但早已失传,只有少量片断保存在沈括的《梦溪笔谈》里。惟独明代的《鲁班经》是流传至今的一部民间木工工行业的专用书,现有几种版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部书的的前身,是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约当成化、弘治间,1465年~15xx年》的《鲁班营造法式》,现已残缺不全。它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只限于建筑,如一般房舍、楼阁、钟楼、宝塔、畜厩等,不包括家具、农具等。编排顺序比较合乎逻辑,先论述定水平垂直的工具,一般房合的地盘样及剖面梁架,然后是特种类型建筑和建筑细部,如驼峰、垂鱼等。另外,插图较多,与文字部分互为补充,且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手法。天一阁本之后一百多年的万历本,更名《鲁班经匠家镜》。内容和编排有较大的改动,但缺前面二十一页篇幅。稍晚,根据万历本翻刻的的明末(崇祯)本,首尾完整,可以看到本书全貌。之后的翻刻本,都是从万历本或崇祯本衍出。《鲁班经》的主要流布范围,大致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现存的《鲁班营造正式》和各种《鲁班经》的版本,多为这一地区刊印。这一地区的明清民间本构建筑以及木装修、家具,保存了许多与《鲁班经》的记载吻合或相近的实物,证明它流传范围之广,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规范作用。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11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本(20xx年版)附了两个表,一个是《笔画名称表》,一个是《常用偏旁表》。一些老师对表中フ、ㄑ两个笔画的名称;对《常用偏旁表》中(学字头)、(春字头)持有不同看法,现就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中国教育报20xx年1月1日刊载了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司研制的汉字折笔规范,同时列表公布了有关折笔的笔画及名称。对于笔画名称,表中有两种提法,一是全称,一是简称或俗称。フ全称为横折撇,简称为撇点。ㄑ全称为撇折点,简称为撇点。教材中的《笔画名称表》大部分用了简称,为什么フ、ㄑ这两个笔画用了全称呢!因为不用全称,很容易写成两笔。フ写成一厂、一、一丆等;ㄑ写成ノ丶、ノメ、等。其他笔画用简称不会产生以上情况。フ、ㄑ两个笔画,用简称或全称都对。
《常用偏旁表》列举了第一册课本中的十几个偏旁,为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分析记忆字形提供了方便。近来我们接到一些老师和家长的来信,询问有些偏旁在字典中找不到。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志主要是把偏旁和部首的作用混为一谈了。
偏旁是合体字中常见的组成部分,也称部件。汉字的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周围、中间都可以称偏旁。为了教学时称说方便,表中列了一些常用偏旁并冠以名称。如把(春字头)列为偏旁,遇到奉、泰、奏、秦等字时,就可以整体称说,整体记忆上边部分,然后再记认其他部分。不然就得分析为:三横,一撇,一捺或横、横、横、撇、捺。又如,(右字头),记住这个偏旁,分析记忆左、右、有、友、灰等字时,免去了说:左上是横、撇这样的话。识字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一笔一画地支离破碎地分析记忆字形。
按照汉字的偏旁部件识记汉字是多年来老师们积累总结的经验,也是一些专家为适应计算机中运用汉字的研究成果。在识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偏旁应有的作用。
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部首的创设,为编纂字典、词典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序目,为使用字词典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增识汉字。部首和偏旁形体不同。有的是部首,也是偏旁。如亻、氵、山、石、廴、穴等;有的是部首,不是偏旁。如比、羽、鱼、风、鹿等;有的是偏旁,不是部首。如、、、、(学字头)等。总的说来偏旁多于部首。国家公布的部首是201个,有的字词典只收190左右。偏旁部件大约有五百多。
偏旁和部首的用处不同。简单地说,偏旁是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部首是用来查找汉字,增识字词的。
人教社小语室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第一、二、三册中,只出现常用偏旁,没有提到过部首。直到第四册识字学词学句(二)第一课学习部首字,复习五安排了学习用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以后又多次练习认识部首,练习用部首法查字典。从偏旁和部首形体的不同,用法的不同来讲,就不应该在识字教学中一会儿偏旁,一会儿部首,一会儿又在字典中查找偏旁。从第四册开始,学了部首查字法以后,也不应该在分析字形时用部首。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有必要从一开始就打好识字的基础,正确认识笔画、笔顺、偏旁、部首是学好汉字的前提,是学好语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