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要知道教案课件也是老师上课实施过程程的依据。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 篇1
一、导言: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谁能说一说这是一段发生在什么时期的事?看了这段片子,你有什么时期的事?看了这段片子,你有什么感受?本节课我们来阅读26课。《金色的鱼钩》也是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想信同学们读过这篇课文之后,也会被那位老班长的精神所感动。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要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并结合下列阅读要点进行阅读: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划出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部分。(3)说说你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这句的理解。
2、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假如你处在老班长的位置,你会怎样选择
3、那好我们就以:不分吃食物和分吃食物为辨题,展开一次小小辩论会。板书:正书:不分吃食物,反方:分吃
4、为了辩论的方便,请正方坐在左侧,反方坐在右侧
5、接下来请同学们边读、边画、组织语言。
6、正方阐述理由。(派三名代表)
7、正方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很好。下面请反方同学阐述理由
8、反方同学根据课文内容也有理有据的证实了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很好。下面请正反双方同学根据对方同学在阐述中出现的漏洞,进行交*。
9、从同学们的观点可以看出,正方观点:是抛开自己的生命,一心完成任务,关心照顾三个小同志。反方观点:是在保住自己生命的前提下,更好的去完成任务。双方观点可以说是各有首理的。
三、探究实践部分
(1)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么讲这个故事呢?
(2)讲一讲你知道的关于长征的革命故事。
5、汇报训练情况。
6、最后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这句的话的理解。
三、小结:
同学们谈得很好,可以看出大家已经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今天的作业是: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
板书设计
略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掌握喜出望外、回味、严峻、收敛、奄奄一息、瞻仰、闪烁的本意,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题意及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段意。
4、学习课文第1段,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
1、什么叫青稞?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
2、作料的作读第几声?什么叫作料?
(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读第二声。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
(回味是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4、弥漫两字怎么讲?夜色弥漫是什么意思?
(弥漫是充满的意思,夜色弥漫就是到处充满夜的景色。)
5、什么叫严峻?
(严峻就是严厉、严格的意思。)
6、敛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
(敛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指老班长的笑容收起来了,消失了。)
7、掣字怎么讲?(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
(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断气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瞻仰?
(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头来看,如瞻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容。)
三、说一说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课题叫金色的鱼钩?
四、指四名学生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六、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常用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喜出望外回味衰弱弥漫严峻
奄奄一息收敛抚摸瞻仰闪烁
二、继续学习课文
1、看课文第3自然段,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因为饥饿威胁着我们。)为什么用威胁?
(说明当时困难十分严重,如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险。)
2、第4自然段中写老班长喜出望外地跑回来,他为什么喜出望外?
(正当饥饿威胁着他们的时候,老班长忽然在池塘边发现有一条鱼跳出来。他想,可以钓鱼烧鱼汤给三个小病员吃。喝了鱼汤,他们的生命就能得救,可以走出草地了,所以老班长喜出望外。)
从喜出望外这个词语中,想想当时老班长的心情。
(老班长正在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忽然发现有鱼,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也说明老班长有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3、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鱼时,老班长是怎样向小梁解释的?老班长为什么坚持自己不吃鱼?
(老班长牢记教导员的教导,所以坚持自己不吃鱼。老班长又向小梁讲述了目前的困难,说明自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必须这样做。这充分体现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4、为什么小梁端起搪瓷碗,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因为他知道这小半条鱼来之不易,而且老班自己没吃。)
5、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说了什么话?把老班长说的话读一读。为什么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小梁知道?
(最后一句话是暗示小梁,要他记住,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鼓舞他们的信心。这是老班长前一天对小梁说的话。这里的暗示带有命令的意思,所以是严厉的。)
6、读课文,从以后到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指名三人读。分角色朗读其中小梁和老班长的对话,一人读叙述部分。
(从对话朗读中体会老班长确实是小战士的上级、保姆、和勤务员,突出老班长的精神感人之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决心之大。)
7、为什么老班长看到大家不吃鱼汤,收敛了笑容?看到大家吃完鱼汤,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笑容?
(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怕大家身体更加瘦弱,走不出草地,完不成任务,所以心里发愁。看见大家吃完鱼汤,虽然鱼汤很少,但总可以维持生命,可以走出草地,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所以他心里很高兴。)老班长的感情变化,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意见。)
8、接近草地的边缘时,小病员是怎样的情形?老班长呢?老班长怎么对小病员说?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9、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
10、老班长为什么还坚持不肯喝鱼汤?
(老班长生命垂危,仍然惦念着党交给的任务,坚持不喝鱼汤,而要把鱼汤让给小病员吃,让小病员喝了鱼汤后能走出草地。)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12、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13、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齐读全文
六、看插图
哪一位是老班长?看看他的表情怎样?他们正在想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写得具体生动,非常感人,老班长的形象和内心活动都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中。老班长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和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1题。
2、填写:
时间:________
地点:________
人物:________
起因:________
经过:________
结果:________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 篇5
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2)齐读生字、新词。(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A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略。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板书:照顾、三病号
1/眉头拧成了疙瘩
2/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
1/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2/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明确: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板书:救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板书:怀念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品质。
要求:预习上面的问题,下节课继续学习。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你感觉老班长怎样?(饱经风霜,和蔼可亲)
5.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学习第2段。
默读这一段。
思考:这一段写了老班长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这一段先讲了老班长钓鱼、在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最后讲老班长鼓励病号喝鱼汤。从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不合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着我们的身体,心情沉重,这反映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他担心病号走不出草地,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
其他如:总能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看看我们吃完沉重极了都能说明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结第2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学习课文第3段。
读第三段,思考:这段讲老班长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长牺牲了,这实际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劳累、忍饥挨饿的必然结果,在他生命垂危时,仍然不肯喝鱼汤,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在他临牺牲的时候还说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学习课文第4段。
齐读第4段。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肩负重任
弯钩钓鱼忠于革命、忠于党、
老班长安定情绪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困难重重
壮烈牺牲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一、看课题,质疑问难。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谁还读?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三、抓线索,释疑解难。
1.抓住线索,引导思路。
师:那我想问一问,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生: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生:指导员把三个伤病员交给老班长,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知道过草地很艰苦,但老班长说他一定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去。
师:他们过草地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饥饿威胁着他们。
生:同行有三个病号,走得太慢,要走出草地需要浪费许多时间。
生:我读过《草地夜行》,知道草地里还有许多草塘,稍不小心就会陷下去。
师:你会举一反三,真能干。设想一下,如果老班长一个人过草地,他会走出草地吗?
生:我想会的,他带着三个病号不都走到草地边上了吗?
师:那他为什么不一个人走呢?
生:他要留下来照顾三个伤病员。
生:他要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
生:他自己说: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他一个人走出去,他觉得无法向党交代。
师:用课文中的话说,他要留下来做三个伤病员的上级,保姆,勤务员。那究竟是干些什么事儿呢?
生:上级就是领导,是带领他们走出草地去。
生:勤务员就是干杂活的,帮三个伤病员做饭、洗衣服、缝衣服等。
生:保姆就是把三个伤病员当孩子一样去照顾他们,关心他们。
2.细读课文,释疑解疑。
师:那现在同学们就认真地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
生:(自由读,边读边勾划。)
师:谁来说说?
生:为了照顾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务员,什么活都干。
生:他自己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仍然用饱满的情绪鼓励三个伤员,并带领他们走到草地边上,他真是个好领导,好上级。
生:没有了食物,他愁得整夜整夜合不拢眼,后来看到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给伤员吃。
生:他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
生:当别人发现他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
师:他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
生:因为他说他是共产党员,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别人受到委屈。
生:他怕小同志知道了真相,也不吃鱼了,那他们就走不出草地了,老班长就不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生:他想硬撑着,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师:一句话,他这样做就是苦了自己,去照顾别人,最终能完成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是吗?
生:老班长为了三个伤病员最终倒下了,临死前还记挂着三个伤病员,还想着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真的是舍己为人,一点儿都没想到自己。
3.精读句子,体会感情。
师:课文中有些句子读了让人非常感动,你认为呢?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勾划下来,多读几遍,要读出感情来。
生:(勾划,朗读)
4.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品读。(略)
四、集全文,提炼中心。
师: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生:老班长是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从他身上我体会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
生:老班长舍己为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这体现了他对党的无限忠诚。
生:从老班长身上我想到了那个倔强的小红军,为了别人,宁愿牺牲自己。
师: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五、前后呼应,发展思维。
1.抒真情,点明题目。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不太好)
师:我听出来了,老班长的牺牲让你们难过,伤心。但是,活着的人只是难过行吗?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我觉得小梁不只是悲痛,为了完成老班长没有完成的任务,他们必须坚强。
生:老班长的牺牲让小梁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为了老班长,他必须擦干眼泪,顽强地带领两个小同志走出草地去。
师:说得很好,你们的意思是要化悲痛为力量,是吧?那你们俩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读出韵味来了,我想起一句歌词:擦干眼泪挥挥手,迈开大步向前走!男生全部都来带着自己新的感受来读读。
男生:(读)
师:刚上课时,有同学对题目提出了疑问,现在可以解决了吗?
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2.唱歌谣,提升感情。
师:说得太精彩了。那你们能不能说说,我为什么要把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生:我把鱼钩包起来,是想表达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生:我把鱼钩贴身放着,每当看到它,就会获得无穷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生: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师:听了你们的精彩发言,我知道你们已经领会了这篇文章的精髓。恭喜你们,你们会读书了,你们是好样的。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王若飞、狼牙山五壮士、倔强的小红军不都是这样的好战士吗?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听党的话,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把我们的祖国,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生: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时刻准备,建立功勋,
要把敌人,消灭干净。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3.发展思维
师: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呢?(佚名)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小事,以小见大。
2.运用以细节出精彩写作方法练习感动片段。
教学准备:思维导图四人一份。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四部分、提前查找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了解中心和材料。
1、引出四部分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围绕一个小小金色的鱼钩,讲了四部分
生: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
师:这四部分又讲了哪些具体的小事呢?如接受任务中主要讲了掉队,护送病号中有第一次喝鱼汤,其余的请同学们尝试着找一找,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
2、具体小事(板书小事)
认真阅读导学单,完成思维导图。(反馈出示学生的导图,边说边修改)
课文围绕金色的鱼钩写了四部分,分别具体写了那些事情呢?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共同完成
思维导图:
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
事件:(跟队)(断粮)(第一次吃鱼)(秘密)(命令)(昏迷)(遗言)(珍藏)
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
辨析事件:(组长上来演示,说完后提问:哪个组和我们不一样,可以谈一谈。)
二、小事见大
1、还有哪些感动人的事
猜想并说理由,初悟小事见大
师:作者穿越草地经历了四十多天,写了8件感人的小事,可在两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多时间里还会发生有哪些感动人的故事呢,谁能用2-3句话说一说。
生:陷进沼泽大家相助、遇到雪天把仅有的外套送给他人。敌机来了用身体为他人挡子弹
2为何选小事(典型性、小人物、亲身经历)
3.师:是呀,这么多感人的故事,众多令人肃然起敬的革命先烈,为何作者单单选择一个小小的鱼钩,选择细小的平凡事来写呢?
生:这些小事能反映出老班长那种舍己为人,一心为他人着想,忠于革命的品质
师:小事不小,反映出人物高尚的品质。
师:除了反映这样一位无名的英雄老班长,还能反映长征中那些人?(生说)板书(小人物)
生:能看出红军长征时生活的艰难。
生:能记录下老班长为我们费尽心思钓鱼的过程。
师:是的,这些小事围绕一个小小的,长满红锈鱼钩来写,透过这个小物件,我们仿佛看到了:
师:小鱼钩折射出了许许多多无名英雄,折射出了众多高大的品质,这就叫小物件见大
师:一件件小事是两年多长征生活的缩影,一件件小事放映了众多具有高尚品质的无名英雄。这些小事就具有典型性。板书:典型性,
师:这些小事与作者又有何关系?
生:这些小事写的是作者和老班长自己经历的事?板书:(亲身经历)
4.小结:小事见大
师:正是这些小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具有典型性,材料虽“小”但意义却“大”,才让我们感动。在文章中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极其平常的事情、从中来阐述一个大的主题,刻画一个人物大的形象,这样的写法叫以小事见大(幻灯)板书:见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亲身经历的小事令我们感动,如沙滩里的珍珠,熠熠发光,但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敏锐的心去感悟。
5.辨析小事
师:让我们一起来辨一辨哪些小事见大。
判断:下面哪些是小事见大呢?(幻灯)
1.今年四月,渝中区大坪支路时代新都小区,一部运行着的电梯突发故障,11人被困在电梯。消防官兵历经4个小时救出了全部被困人员。()
2.一位小狗在细雨中等待自己的主人回家。()
3.汶川地震中,林浩冒着生命危险背出了班里的两名同学。()
4.下雨了,邻居家的小弟弟用伞为七星瓢虫遮雨。()
5.商店的的老板雨中追我,给我找钱。()
6.运动会上一名同学摔倒后半秒中爬起来继续跑完全程。()
7.缆车坠落,父母用双手托起了两岁的孩子,自己却离开了人世。
生判断
三、细节出彩
1.片段令你感动吗
师:小事虽小,意义却大,同样是小事,我们来看这件小事的描写是否让你感动?
2.早上,我陪着隔壁的两位“邻居”——叔叔和他的小狗向公交车站走去,一直到了公交车站。下午放学,小狗又蹲在公交车站台,等待主人回家。
3.为何不够令人感动
师:为何不够感动人?
生:不具体,没有细节板书细节
生:大多数是叙述语言。
4.找出书中感动片段读一读
抽生读、站起来读、小组读、
5.辨析细节出精彩
(1)对比阅读辨析咽鱼(板书:画面、真实、细节出彩)
师:一件件小事让我们感动,一个个细节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们一起走进其中一个细节,对比阅读,去找一找作者把感动细节写生动的方法。
出示:对比阅读,
(2)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正在皱紧眉头吃我们剩下的鱼骨头。我好难过。
生:四个角度:细节手法、修辞、画面、用词准确性
(4)小结细节出彩
师:有了这些具体的细节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动人事例就有了的画面感、真实感,这就叫细节出精彩。
把特定的事件,人物的动作、行为、神态等用特写镜头进行“放大”,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画面感、真实感。(幻灯)(读)
(5)带着感动读一读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带着对老班长的崇敬读一读。
6.小结:以小见大
师:小结:是的,小事不小,有容乃大。一个金色的鱼钩,折射一位英雄的老班长高大的形象。一位平凡的老班长,却是长征途中许许多多英雄的缩影,这就是本文最大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五、评议·修改。
1.学以致用
师: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以致用,请看导学单。
(1)请用细节出精彩的方法独立修改片段《小狗等主人》。早上,我陪着隔壁的两位“邻居”——叔叔和他的小狗向公交车站走去——————————
(2)我的习作你点赞:四人小组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围绕细节出精彩修改一个提出优点和建议,最后推荐一篇在全班赏析。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推荐
4、展评
(1)师:哪个组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精彩,并围绕点赞说说你们推荐这篇文章的理由。
生读
生推荐理由
(2)评价:师:其他同学还愿意为他们点赞吗?
5、小结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用眼去聚焦凡人小事,用心去细微处观察和感悟,以小见大,就让你拥有了一双发现真情、感悟真情的慧眼。
板书:
以小见大
以小事见大小物件见大小人物见大
(典型性)
细节出彩(真实感、画面感、镜头感)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全文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组织材料有重点、层次清晰有条理、刻画人物有方法”,从而学会布局谋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板书26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 检测预习
昨天晚上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在我没有要求预习之前,
已经有好多同学读过此文,都有哪些同学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
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个故事,昨天晚上又做了认真的预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 字词
我们来看这些词语,会读就读,不会读隔过去。
颧骨 青稞 支吾 两鬓斑白
粗糙 收敛 抽噎 喜出望外
瞻仰 疙瘩 搀扶 夜色弥漫
脆弱 衰弱 奄奄一息
作(zuò)料 禁(jīn)不住
和(huò)着青稞面
拧(nǐng)成疙瘩
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带弱的词语,是哪两个?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来毕竟好多啦。
眼看我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从这几个句子中,你能理解脆弱和衰弱的区别吗?
2、 内容
昨天晚上预习时,你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读的课文?(朗读、快速默读)这么长的阅读课文,我们就应该采取快速默读的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吗?
大家读过课文,知道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
鱼钩”做题目?
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直接描写了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幻灯)怎么理解?(板书:舍己为人)
回忆一下课文,你能说说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在草地上走了大概多少天吗?故事里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某些句子还是做了交待,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
(从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及“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引导。)
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作者没有一一描写,而是选取了几个特别的日子,回忆回忆是哪几个日子?(板书:1、第一次吃鱼。2、发现秘密。3、命令喝鱼汤。4、老班长牺牲。)
这四个日子,哪个作者只是做了简单的交待,没有详细写?四十多天,他选择了这三天详细地写,又把必须交代的发现鱼那天,稍微略写。但是你看到这几天是不是就能够想到整个儿四十多天的情况呀?这就是作家艺术的写作手法。(板书:组织材料有重点)比如你们将来写“愉快的假期”是不是要一天一天挨着写呢?
现在可以打开书了,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呢?这四天又分别是哪几个段?(给课文可以分为三段,亦可分为六段。)
把整个文章内容整体掌握了,再看看它究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把每一个内容弄清楚了,再给课文分段就比较容易了。
课文篇幅虽然很长,段落很多,但是我们这样一理顺,就会发现层次非常清晰,(板书:层次清晰有条理)
三、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仅仅抓住重点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是远远不能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这篇课文非常吸引读者,在没有要求预习前,你就不止一次地读过,原因在哪里?(故事性强,感动人)
是啊,课文就像在给我们讲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感人。作者之所以能把故事叙述得这么打动人心,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更为关键的是他刻画人物有方法。(刻画人物有方法)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赞诵老班长舍己为人)但通篇课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语,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品质?(板书:外貌、语言、神情、动作行为)
是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描写感动着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详细写的这三天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表现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1、 发现秘密
我们先来看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这一天情况的描写,这部分内容人物对话
比较多,三人合作分角色读。读完后,看一看哪些地方的描写能体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能够成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波浪线画出来,批注感受。
预设一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段话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任务的决心大,忠于革命。)
预设三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从人物语言描述出人物行为。
2、命令喝鱼汤
对于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课文只用了三个自然段,别看内容不多,作者可是字斟句酌。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神情)请您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老班长深情的词句?(笑-收敛—一丝笑意)
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要改变这种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
最后为什么用“一丝笑意”不用“开怀大笑”?
“一丝笑意”。 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颇费心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还有两处小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打动人心。请圈画出来。
3、老班长牺牲
对于老班长牺牲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画出你认为能表现老班长精神品质的地方。
预设一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预设二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
总结: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革命、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革命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革命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 篇11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平,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平;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了解红军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 作(zuó)料 硬咽(yàn)
和(hé)平 振作(zuò)精 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 讨论题:
⑴ 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 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 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 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