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为您搜罗了“舞蹈音乐教案”的相关资讯供您了解,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受到启发可以通过学生反应来体现。
舞蹈音乐教案 篇1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地舞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音乐,听辨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音响效果,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
2、在表演时不与他人相撞,并喜欢向别人学习。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素材、太阳牌,乌云牌,雨滴牌。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小雨滴》
“宝宝们好,我是雨滴姐姐,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
二、导入
1、出示“太阳牌”:这是谁啊?太阳公公挂在天空中,天气好不好?忽然,一阵风吹过来,呼……哎呀,谁来啦?(出示乌云牌)大乌云飘来了,天要怎样了?天空下起雨来了。(出示雨滴牌)
2、那雨滴是怎样落到地上来的?听,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下小雨的声音)听,哗啦啦,哗啦啦,这是什么声音?(下大雨的声音)
3、雨滴姐姐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音乐,一起来听听到底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大雨的声音,小雨的声音)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再次放录音,进行分段欣赏)
4、那雨滴是怎样跳着舞落下来的呢?(请幼儿自由跳)这个宝宝跳地真好,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多请几名幼儿上来表演)
三、音乐表演
宝宝们,现在,我们来听着雨声来跳舞喽!听到是沙沙沙下小雨的声音就做轻轻下雨的动作,听到哗啦啦下大雨的声音就做大雨点哗啦啦落下来的动作。
四、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我们在活动中所看到的,是幼儿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在音乐、舞蹈、语言、创造、合作等方面获得的综合发展。这样的高质量的发展,是教师精心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次活动中该班级的幼儿才能够有这样精彩的表现。
舞蹈音乐教案 篇2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舞蹈筷子舞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民间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舞谱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
3、通过筷子发出的有节奏的悦耳声响,训练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使幼儿动作整齐,协调优美。
4、让幼儿自己设计出新的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音乐创造性。
二、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每人两束筷子,筷子尾部系上小彩带。
2、舞谱
3、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以歌曲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
谈话:感到幸福的时候,你还想干什么?
你们从电视上或其他地方见到小朋友跳舞手里拿什么东西。(幼儿充分回答)
2、谈话引出舞蹈筷子舞,欣赏教师表演的筷子舞,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3、引导幼儿观看舞谱,学习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
4、按照音乐节奏教幼儿练习每个动作,掌握动作要领,集体练习。
5、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设计更美的舞蹈动作,按音乐节拍,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6、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向老师们表演舞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棒,舞蹈表演的真好!欢迎老师们六一儿童节那天到我们小朋友在舞台上演出好吗?跟老师们再见吧!
舞蹈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3、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4|4拍的节奏型。
材料准备:挂图《虫儿飞》、音乐CD、节奏卡。
【活动过程】
一、预备起势。
师生讨论,什么时候人会打哈欠?
保持打哈欠的状态,练声曲《亲爱的回声》
幼儿起立,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
学习模仿虫儿飞练习发音。讨论:刚刚你们学习虫儿飞飞去了哪些地方?
二、赏析感受。
1、播放音乐CD,幼儿欣赏。
提问:歌曲中虫儿飞去了那里,你还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请幼儿表达感受,教师提炼4|4拍的节奏型优美、舒缓的节奏特点。
三、情境感应。
1、出示节奏型卡__X|X—X—|,引导幼儿做动作。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在飞的场景。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一边学歌一边划指,规范歌词及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小手准备,伸出食指划指,第一遍请幼儿看教师指划唱歌;第二遍幼儿与教师一起指划。
2、教师钢琴伴奏,幼儿分句学唱。
五、延伸变式。
教师请幼儿讨论歌曲共有几部分?引导幼儿分男孩和女孩唱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六、结束活动。
1、请幼儿利用课余区角时间画一画歌曲中的情景并适当创编。
2、全班幼儿随音乐做小虫飞状结束活动。
舞蹈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听辨乐句及乐句长短,感受乐曲舒缓优美的特点,联想它所表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
2.尝试为乐曲设计图谱,愿意用身体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3.在讨论与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困难。
活动准备:
丝竹乐《春绿江南》、记号笔、小纸片(A4纸的1/4)、图谱(4张)、有关春天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感受春天的美景
1.观看视频《春天》。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江南是哪里吗?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我们太仓也属于江南地区,我们江南的景色很美,特别是春天这个季节。现在就请你们跟着镜头去感受这美丽的、到处都是绿色生命的春天吧!
(幼儿观看视频。)
师:春天真美呀!除了刚才在镜头中看到的之外,江南的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教师先请幼儿欣赏课件,再围绕春天景物提问交流,拓宽了幼儿的思路,使幼儿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充分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2.画春天。
师:春天这么美丽,那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要求幼儿在小纸片上画一样春天的事物,每个幼儿画两张。)
3.交流绘画内容。
师:你们都画了什么?
二、听辨乐曲
1.第一次欣赏。
师:刚才我们在欣赏春天、感受春天的时候播放了一首好听的曲子,这首曲子也讲了美丽的春天,它的名字叫《春绿江南》,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2.再次欣赏。
师:请你们再仔细听一听这段曲子有几个乐句。
(欣赏时,教师用表情、动作加以提示。)
3.听辨乐句。
师: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请你们在每一句的第一拍拍一下手。
三、听辨乐句长短,尝试设计图谱
1.听辨乐句长短,讨论如何设计图谱。
师:刚才你们听曲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些句子长,有些句子短?哪些句子长,哪些句子短呢?我们再来听一听,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画一画!
(根据乐句长短画不同长度的线条。)
2.分组设计图谱。
师:现在很清楚了,前面五句中两句长三句短,后面五句也一样。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为《春绿江南》这首曲子设计好了图谱,下面请大家用刚才画的两幅画把图谱打扮得更漂亮。
师:请你们用一张图代表一个乐句贴在线条的后面。乐句有长有短,请你们想一想是不是每张图都适合这些乐句,长乐句用什么图表示比较合适,短乐句用什么图表示比较合适。(如:小花更适合表示什么乐句,大树更适合表示什么乐句。)
3.展示图谱。
师:请每组派一个代表说说是用什么图来表示长短乐句的。
师:如果你们觉得自己的图谱不太合适,请你们现在讨论、修改。
(孩子们在讨论图谱时各执己见,比如一部分幼儿觉得春雨像长长的雨丝,更适合表现长乐句;而另一部分孩子觉得春雨有时就是小雨点,更适合表现短乐句。面对不同的意见,教师不强求一致,而是给予幼儿调整的空间,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再次进行讨论、协商、修改,达成小组共识。在讨论与协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舞蹈表演《春绿江南》
1.听音乐、看图谱,想象表演动作。
师:我们每组小朋友设计的图谱都很棒。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看着自己的图谱来想一想每个乐句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演。
2.幼儿表演。
师:让我们看着自己的图谱(见右图),把这首优美的《春绿江南》表演出来吧!
(由于每组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所以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确定“哪组的图谱最合适”。教师让每组幼儿表演自己设计的图谱,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表演得非常投入。)
五、延伸活动
你们的表演真是太美了,我们把图谱放到活动室里继续表演好吗?你们也可以和别的组交换图谱进行表演。
(鼓励幼儿和别的组交换图谱表演的目的是锻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多向思维的习惯。)
舞蹈音乐教案 篇5
主要目标:
1、鼓励幼儿能从不同的旋律、歌词、动作中感受一些典型的少数民族歌舞,引发对少数民族表达方式的兴趣。
2、感受小组、集体初步合作编舞、跳舞的乐趣。
活动过程:(集体舞"爱我中华"进场)
一、讲讲、猜猜知道的少数民族(主要关注:幼儿是否能大声地用有节奏的语言节奏、大胆地用各种肢体动作表达表现所知道的、所探索的少数民族。)
1、师: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少数民族大声地告诉大家?如果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2、师:我们再来玩猜猜少数民族的游戏。等会儿请你看一个动作或是一样东西来猜,也要用有节奏的话回答,行吗?
二、幼儿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主要关注:师生间、幼儿间关于合作表演情况和方式的交流。)
师:我们不但知道很多少数民族,还4个人一组一起编了少数民族的舞蹈,是吗?不过每一组到底跳的是什么民族的舞蹈还是个秘密。今天我们就把小组编的舞蹈跳给大家看,请你猜猜到底是什么民族的舞蹈?还可以互相学习学习。哪组先来试试?
小结:今天我们不但跳了自己排练的舞蹈,还学到了一些记舞蹈动作的好方法,学习了别人好看的舞蹈动作。
三、集体跳各民族舞蹈(主要关注:1、幼儿能对前奏有敏感性以及能跟着音乐节奏自主地舞蹈。2、每个幼儿能否把学习到的新动作大胆地、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1、听音乐顺序排列少数民族图片。
2、集体跳各民族舞蹈。
3、教师表演。
尾声:其实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我们以后再听听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跳跳舞蹈,好吗?
舞蹈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彩带的运动轨迹,尝试绘制彩带舞图谱;
2.在感受音乐和认识竖排队形图示的基础上,进行团体表演。
3.体验同伴间合作舞蹈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教师跳彩带舞:我让彩带跟我跳了一个怎样的舞
1.刚才我做了哪些动作
2.根据幼儿回答逐个示范动作。
3.出示相应图片,请幼儿尝试。
4.请幼儿跟着教师做动作。
二、请幼儿创编绸带舞。
1.幼儿分组制作舞谱,自我分配任务。
2.幼儿制作图谱,教师巡回指导。
3.张贴幼儿完成的舞谱,教师带领幼儿跳彩带舞。
三、变化队形跳绸带舞。
1.除了动作在变化,还有什么在变化
2.播放教师跳的绸带舞视屏。(有队形变化)
3.出示队形图(脸的朝向图),解决竖排、横排。
四、出示新图示,尝试看图谱跳绸带舞。
1.教师带领幼儿看图示跳。
2.教师带领幼儿跳。
3.面朝客人教师跳。
4.教师带领幼儿围成大圆,面向中间,在教师带领下跳绸带舞。
活动评析:
首先,我觉得在公开课中开展舞蹈活动,精神可嘉,一般教师都不太敢尝试舞蹈活动,一怕乱,二怕自身舞蹈素养不够,可是周教师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舞蹈素养好,上课精气神十足,教态亲切。
其次,教师选用的教学策略也比较好,经过让幼儿绘制图谱来创编动作,完善彩带舞;运用视屏及图谱让幼儿明白如何变换队形,这些,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可是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活动的关键词是“舞”,应当让幼儿舞起来,从表到达表现,要让幼儿感受音乐与彩带的关系;舞姿与彩带的关系;幼儿的动作与彩带飘逸的关系;幼儿所有动作与彩带的关系。除了舞动彩带,身体也应当随着彩带舞动起来,最终的整套动作应当与音乐进行匹配,幼儿应当能够看着图谱,随着音乐,完整地演示彩带舞,音乐与动作应当配套。
提议摒弃“教”的痕迹,能够先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舞动,然后动作与图片匹配,然后与音乐配合,完整表演。同时能够研究上下左右的空间关系,让彩带在上下左右都飘动起来。
舞蹈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玩玩跳跳中感受音乐,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蜻蜓与河水做游戏的情景。
2、对夏天的小动物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重难点:感受音乐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蜻蜓与河水做游戏的动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小青蛙唱歌
——火辣辣的夏天已经来临啦,小青蛙热得呱呱叫,它们准备到池塘里去啦!
二、小蜻蜓飞舞
1、小蜻蜓打招呼
——小青蛙在池塘边玩得正高兴呢,忽然它看到了他的好朋友们,咦!会是谁来了呢?
——瞧,小蜻蜓飞来啦,我们和小蜻蜓打个招呼吧。
(播放音乐,幼儿跟随教师做动作)
——你好,小蜻蜓!(注意点头与蹲的动作配合)
2、幼儿根据音乐进行合理想象
——小蜻蜓最喜欢这里飞飞那里飞飞,玩得真开心!瞧,又飞来了两只小蜻蜓,它来到了一个特别的地方。(播放流水声)
——小蜻蜓去哪里玩啦?你怎么知道的?(有流水声,小河边)ppt
——在夏天里,什么时候会看见许多小蜻蜓?他们是怎样飞的?
小结:小蜻蜓在雷雨来临前会低飞,晴天会高飞,高兴的时候还会斜飞呢!
——我们一起和小蜻蜓去小河边玩耍吧。
(幼儿跟着音乐表演小蜻蜓高飞、低飞、斜飞等动作。)
——小蜻蜓会不会游泳啊?那它们怎么与河水一起玩啊?我们一起来看看。
3、播放点水动画
——小蜻蜓在水面上干什么?
过渡语:小蜻蜓最喜欢和河水闹着玩,它飞来飞去一会儿这儿亲一亲,一会儿那儿碰一碰,玩得真高兴!
•幼儿表演用尾巴与河水做游戏的动作。
三、小蜻蜓玩耍
1、幼儿尝试想象动作
——谁愿意来学学小蜻蜓亲亲河水,碰一碰河水的样子啊?
2、欣赏教师表演
——我也想来做小蜻蜓和河水一起玩,想不想看我是怎样和河水一起玩的呀?
——我这个大蜻蜓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和河水亲一亲,碰一碰的?(脚)
3、幼儿跟着教师学学用脚来点水
——看了这段表演,你最喜欢哪个动作呢?
•幼儿学做勾脚、点脚动作。
小结:原来小蜻蜓在用脚来与河水做游戏的时候,小蜻蜓的全身都要一起来配合玩的,这样才是一只美丽的灵活的小蜻蜓。
4、幼儿想象,创编动作,并再次尝试表演。
——蜻蜓还有头、翅膀等等,能不能也与河水亲亲碰碰呀?
(头、肩、手、肚子、屁股、膝盖)
——小蜻蜓们想出了许多与河水一起玩的玩法,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扮演小蜻蜓,看看哪只小蜻蜓能用想出来的好办法,跟上节奏与河水做游戏吧。
•分享:飞得有特点的动作。(表情,手脚配合)
四、游戏:调皮的小蜻蜓
•幼儿根据河水姐姐的流向,分别按音乐节奏做红、黄、蓝蜻蜓的动作。
1、幼儿选择分组扮演红、黄、蓝蜻蜓
——这时,天空飞来了许多红蜻蜓、黄蜻蜓和蓝蜻蜓,它们也想和我们一起玩,你们欢迎它们吗?
——让我们先来问问它们想怎么玩?
——红蜻蜓,红蜻蜓,你想怎样与河水一起玩?(我要用我的小脑袋与河水一起玩,ppt)蓝、黄同上
红蜻蜓(用脑袋)、蓝蜻蜓(用翅膀)、黄蜻蜓(用小脚)
2、游戏:调皮的小蜻蜓
•幼儿根据河水姐姐(教师)的流向,分别按音乐节奏做红、黄、蓝蜻蜓的动作。
舞蹈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欢快的情绪与节奏特点。
2.能够有控制地用身体动作和乐器表现音乐的节奏及内容。
活动准备
打字机图片及视频、碰铃、《键盘的舞蹈》CD、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1.通过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的对比欣赏,初步感知《打字机》这首乐曲欢快活泼的风格。
2.完整欣赏,引导幼儿通过打自己图片和视频了解打字员的工作场景,理解音乐的内容。
3.尝试用动作表现乐曲情绪和节奏。
(1)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打字员的动作并尝试用拍手表现出“叮”的声音,初步感知音乐的难点。
(2)出示节奏谱,借助语词准确感知并读出节奏。如:哒哒哒哒哒哒。
(3)边看图谱边听音乐,准确用拍腿、拍手的动作表现音乐节奏。如:拍腿拍腿拍腿拍腿,拍手,可反复进行练习。
4.尝试有控制地用乐器表现音乐。
(1)出示碰铃,引导幼儿控制乐器音色来表现“叮”处的节奏。
(2)幼儿听音乐边看节奏谱边尝试用碰铃的短音的表现音乐中的“叮”。尝试有控制地演奏乐器。
(3)加入键盘,幼儿分角色配合练习演奏:一组演奏碰铃,一组用键盘表现打字节奏。可交替演奏。
出示小鸟图片,引导幼儿送“小鸟”回家,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小鸟图片粘贴在大树上。
舞蹈音乐教案 篇9
1、感受旋律优美的意境,愿意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更倾向于幼儿的动作和感受音乐中节奏的快慢)
2、模仿小精灵的动作,尝试有节奏的舞蹈(“模仿”更多倾向于小班幼儿,并且对于大班幼儿和整堂活动的设计,教师关注的幼儿根据画面做动作,并进行表述)
变为:
1、聆听《森林狂想曲》乐曲,感受节奏和动作的快慢
2、观察图谱,尝试根据画面做动作,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森林狂想曲》片段、多媒体课件、小精灵图片
一、 倾听乐曲,表达感受
1、在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幼:小鸟的叫声 师回应:小鸟是怎样唱的?
幼:小鸡 师回应:同样是叫声,但你们听到的叫声的动物是不一样的!
播放第二遍:师:这可能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幼:森林
幼:小河流旁
师:为什么是小河流 幼:我听到了河流的声音
2、借助游戏‘神奇的魔法棒’,试着在音乐旋律中,有节奏的摆动身体
播放第三遍音乐,师:现在我们跟着魔法棒一起来摆动我们的身体吧,再次感受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3、说说乐曲带给自己的感受
幼:很开心 师:摆动身体时,你把自己想象成了什么?
幼:像小河流 师追问:你觉得你像一条怎样的小河流
小结:原来这一首好听的音乐,让我们想到小鸟在天空叽叽喳喳的叫着,小河潺潺的流动着,让我们听的人感觉到美妙。
4、介绍歌名
在第一环节中,教师的机智巧妙从容的回应幼儿的回答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但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幼儿聆听音乐,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妙及听后用身体做个简单的舞动,但是教师在这环节中给自己及幼儿兜了一个圈才回到用身体舞动,其实可以简单的设为:
改变后:
1、播放第一遍:带来一首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好听吗?
2、第二遍:听了乐曲后,你想做什么
3、第三遍:听了这首乐曲后,我们用我们的身体也随着音乐跟着跳舞吧,引导幼儿用身体进行简单的舞动
4、介绍歌名
二、 观察图谱,尝试表演
1. 播放音乐,美妙的音乐把精灵也吸引过来了,在看看他在干嘛?
幼:她在舞蹈
师回应:你怎么看出来他在舞蹈?教师“小步递进”的给予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仔细观察图谱中的动作
2、他们是怎样跳舞的?(鼓励幼儿学一学)
师:看看小精灵做了哪些动作?(让幼儿进行动作表演)
幼儿表演时,教师细化动作(在教师细化动作同时,教师并不是作为主导,而是一而三的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图谱,来总结动作的优美,这是我喜欢的一点,教师并没有高控,而是多次请幼儿进行上了表演,让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相互比较,作为总结出动作的优美化)
师:有些人动作是这样的,有些人动作是那样的!——引导幼儿动作统一
师:你们觉得图谱上哪个更像?
幼儿再次观察图谱
师:除了手臂不一样,还与刚才图谱上的哪里不一样?(让幼儿观察到小精灵的眼睛方向不一样,我无不感叹,教师在动作上尽然能细化到一个眼神的变化,更加培养了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
3、播放音乐,幼儿再次感受动作的变化
师:除了不同动作的变化,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后来慢慢的动作快了
追问:哪里变快了?你觉得哪个动作开始快了?引导幼儿知道动作快慢的节奏和倾听第一套动作过后的节奏开始逐渐变快
师回应:原来一样的动作能变成不一样的节奏
提升:不同的动作加上有节奏的变化,就会让舞蹈变得更加好看
三、 延伸,引发创造
1. 如果你也有个小精灵,你想让他跳出怎样的舞蹈?(自由创编)
教师在最后这个活动中,并没有开展,首先这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观察图谱,并将重难点放在了细化动作,将动作做的更加优美,如再次进行此环节,就觉得刚才的活动就显得毫无意思,因为创编是幼儿自由想象,并非要求幼儿将动作做的细化优美,而是进行种想象的创编,对上个环节来说没有实在的意义!教师在现场活动中改变了一定的策略,而是提供图谱,让幼儿在区角中操作,进行动作的设计
2. 提供图片,鼓励幼儿在区角图片进行探索和尝试
整堂教学活动教师在第二个环节上笔墨下的非常多,更加的关注了幼儿的动作,用四张简单的图谱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在4张图谱中的细微变化,培养了幼儿的细微观察能力,把舞曲的节奏变化和四个简单动作相互结合,更好的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中,用了许多策略:一是出示图谱,养成他们细致观察的习惯,二是用语言进行引导及提升:原来我们这些美丽的动作通过我们越仔细的观察出来的动作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