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教案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践,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如果您想读一篇好文章不妨尝试“5的加法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中有所体会!
5的加法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图中物体的不同点来列出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初步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数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重点:根据图中物体的不同点来列出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活动难点:
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数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圣诞老人一幅、礼物袋.
学具:作业纸、铅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圣诞节到了,圣诞老爷爷要到我们大二班来做客,我们来做个碰球游戏欢迎它。
二、 学习5的加法
你们看,圣诞老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你们想看吗?圣诞老人要变了,变变变。
(一)圣诞老人变出了1本大书,又变出了4本小书,圣诞老人一共变出了几本书?
提问:
(1)这道题先告诉我们什么?后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算什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请幼儿列式:1+4=5你是根据什么来列的?各数表示什么?根据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还可以列出另一题:4+1=5
(2) 刚才我们根据书本大小不同来列式的,书本的其它不同点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题(2+3=5),你是根据什么不同来列式的?(颜色)2、3、5个表示什么?根据颜色不同还可以列出另一题:3+2=5
(3) 除了这4道5的加法算式题,还有没有得数也是5的加法算式题5+0=5 0+5=5
(4) 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5的加法算式题念一遍。
(5) 比一比1+4=5 4+1=5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加法交换律)
三、幼儿作业
1、现在圣诞老人又要来变礼物了,小朋友看看圣诞老人变出了什么并列出算式,谁的算式列得又快又对,圣诞老人就把礼物送给他。
2、幼儿动手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幼儿作业,发礼物。
效果分析:
5的加法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法,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
2、学习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加、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制作。
2、学具练习纸若干,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学习6的加法,复习加号,等号。
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六只小兔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单击)出示一只小兔。“来了几只小灰涂?”(一只)。(单击)“又来了几只小白兔?”(5只)。(单击)出示问号:“现在有几只小兔?”幼儿学习讲述图意。“我们来把刚才的事情记录下来。”(依次单击)用一个算式来表示,那就是(单击)
15=6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呢?”引导幼儿讲述图意。
再依次讲解:
24=6、33=6、42=6、51=6
(2)学习6的减法
我们再来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单击)鲜花把谁给引来了?(蝴蝶)飞来了几只?(六只)再继续看。(单击)飞走了一只蝴蝶。我们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讲述一遍。(依次单击)草地上飞来了六只蝴蝶,飞走了一只蝴蝶,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蝴蝶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单击)
6—1=5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呢?”引导幼儿讲述图意。
依次学习算式:6—2=46—3=36—4=26—5=1
2、小组活动。
3、活动评价。
通过幼儿自己展示操作材料,讲述操作过程,进行评价
4、活动延伸。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5的加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体验,感受加法的含义,认识“+”和“=”,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使学生学会并比较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小朋友把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可真好呀!
1、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这群小朋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动呢!(出示例一图前半部分)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师:瞧,又出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出示例图后半部分)(水快浇完了,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壶送水过来了)
根据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这两句话,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谁能将图意完整的说一说?
2、引出课题:
那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5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用合成。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这里就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
领读:加法。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符号:“+”,它叫加号(板书:3+1)领读:加号。师: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加号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求一共是多少,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算出是5,就可以用“=”表示。
(表示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谁再来说一说)
3、掌握方法出示例2图。
下课了,小朋友去荡船的地方去玩了。你们看,一个小女孩在玩荡船呢,接下来又来了几个小女孩?(2个)那么现在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船的游戏,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把1个女孩和2个男孩合起来算,所以列式:1+2=?,得数是几呢?把书翻到49页试一试,填完整。
1、(1)师:动物朋友觉得你们学得这么好,所以纷纷带着自己的宝宝来向大家学习。瞧,鸡妈妈带了多少个成员呢?你能根据1只鸡妈妈,3只小鸡提出一个问题吗?(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鸡?)谁能将图中的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草地上有3只小鸡,1只鸡妈妈,一共有多少只鸡?)那3+1等于多少?
(2)除了鸡妈妈一家,还有谁来了?(生答)对了,小鸭一家也来了。小朋友看图,先自己说图意,列出算式。
(3)看看还有谁来了?(小青蛙来了)独立列式。你是这样列算式的吗?2+2=4
2+3=?先画2个圆圈,再画3个,合起来是几个呢?所以2+3=5,表示把2个圆圈和3个圆圈合起来是5。看明白了吗?要先画圆圈,再画得数。40页第2题
小结:刚才小朋友用数图,画圆圈或者想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来计算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5以内的加法。
3、我们来看第3题,你能独立计算出来吗?注意好了,做的时候要写的又快又对。
小朋友算得可真快呀,所以小白兔想请小朋友来帮忙算算它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先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指名答)谁能根据这件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一共是多少个?) 因为2和1合成3,所以2+1=3
再来看看小白兔又遇到了什么情况?谁来说一说?(指名答)那一共有多少个蘑菇?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后面的方框里该填写什么?
瞧,小白兔又看到了什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蘑菇?谁会算?(4+1=5)最后小白兔一共采到了(板书4+1=5)
小白兔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从这三个算式中你能发现些什么?(每一次都是加1)
小白兔采完了蘑菇呀,想请小朋友帮忙去送信!哇,这么多的信,怎么送呢?这里有些邮筒,上面都有数字,1、2、3、4、5,怎么寄信呢?看2+2投进了4号邮筒,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2的得数是4,就投进了4号邮筒。小朋友,你们会投信了吗?41页5,用连线的方法完成小白兔交给我们的任务。比一比,谁是最出色的邮递员!
信送完了吗?我们来看看你送的对不对?
3、小结: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并且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接下来的想想做做第6题请小朋友独立完成。
5的加法教案 篇4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中教学过程将是我阐述的重点。
一、教材分析
《小数加法和减法》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教材之所以要把它安排在这里,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学生在进入五年级后已经相继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也就是说,学生到此时已经具备了接受小数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的基础,其二,通过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知识的掌握,就会为紧接其后的小数的混合运算做好铺垫,而且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认为教材把小数加法和减法安排在此处是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此,我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将从学情分析与适宜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五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对小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容易造成知识遗忘,应该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又因为五年级学生的好动性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相宜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节课,我将采用“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配合小组的交流合作。
3、教学措施
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的课件展示,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分析
那么我将教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呢?
由于学生已经对小数的一般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对小数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概念,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把生活中的小数通过计算超市购物花了多少钱引入数学领域,抽象为小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知的探索及内化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3)新知运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回顾小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5)作业布置:分为A组必做题,B组选做题,C组思考题,分层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完成作业,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板书设计
5的加法教案 篇5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
①出示书本情境图,列式、揭示课题。
②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分小组研究加法或减法)
③组长收集组内不同的做法。
④集体交流。小组汇报各种不同的做法,全班展开讨论,小组内辩论。
⑤师生交流,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⑥同步练习。
2、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情境图。
列式
②学生独立做。
③集体讨论,解决计算结果末尾“0”处理。
3、课堂小结。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计算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眼睛亮:
①1题多错、②计算结果“0”的处理。
2、小组竞赛。(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3、课堂作业,当堂批改。
四、全课小结
这次我有幸到杨州上课,上的课题是《小数加法和减法》,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试教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计算结果化简。
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例题:+,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的4应和的7对齐,接着我就追问为什么的4应和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十分之一,7表示7个十分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学生的发言比较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复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习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
1、我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提高。
2、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解决,如小组竞赛。
最后说说教学这节课的一些个人经验。
1、复习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是为了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
2、例题尽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还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不能那样算。
3、对于要化简的题型,第一次出现,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原来去掉小数末尾的0,更简洁,让学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学生对照修改,这短短半分钟一定不能少。
4、练习要有层次和趣味性:
(1)列竖式,学生判断竖式列的是否正确,方便中下等学生熟悉列式的模式。
(2)只有横式,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这是完整的计算巩固。
(3)改错,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
(4)小组计算竞赛,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掀起学习高潮。这节课使我成长了不少,特别感谢谈开彬校长帮我分析了现在计算课的特点,强调了算理的重要,拟定教学的思路,感谢盐城市教科院的各位领导把这次去杨州赛课的机会给了我,还帮我修改了例题的呈现方式,练习的层次,感谢姚圣友主任给了我很多细节的指导,指导我提问的方式,告诉我节约时间可以设计习题纸等。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人,谢谢!
5的加法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2的加法,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认识加号,并理解其意义,初步学习列式计算。
3.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分开和聚集[2-63]
2.幼儿操作用水果卡片若干。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趣味练习,复习2的组成。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们比一比,看看谁填得又快又好!
二、展开
1.通过课件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桌子上有一个苹果,又放桌上一个苹果。
启发: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什么问题?针对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鼓励。
(2)在幼儿所提出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问题:
桌上一共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思考:求桌上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
幼儿回答后,教师演示1+1= 。
2.鼓励幼儿交流各自的算法。
(1)提问:1加1得几?你是怎么算的?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幼儿的不同想法。
(2)请持有不同想法的幼儿上台说说自己算的过程。
-用数数的方法(1、2)算出来的。
-从1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一个数(1、2)算出来的。
-拨手指数出来的:1个加1个是2个。
-知道1和1组成2,所以1加1得2。
3.总结提炼。
(1)提问:不看图,你会计算1加1得几吗?
引导幼儿联系数的组成知识。
(2)引导幼儿逐步脱离直观,过渡到应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
(3)推理:依此方法,学习3的加法。
4.做练习。
(1)展示课件,让幼儿说说题意和怎样列式,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计算并在方框里填上得数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3)展示算式,让幼儿比较异同,使幼儿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
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
三、结束
讲评结束,表扬课堂上积极脑筋的幼儿。
5的加法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好动,喜欢操作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4、培养幼儿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及幼儿动手尝试的精神,训练幼儿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激发兴趣。
活动准备: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活动过程: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 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
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龟子姐姐说:“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要请你们到智力迷宫玩,去智力迷宫前,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新本领才能去,学什么本领呢?
兔宝宝,我是兔妈妈,我告诉你们一件高兴事儿,我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请兔宝宝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每个宝宝拔4个萝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老师演示)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把萝卜搬回家,搬的时候要听妈妈的指挥,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兔宝宝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小兔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动延伸
金龟子姐姐还想看看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用老师提供的蘑菇图片,自己试着编加法应用题,注意编加法应用题要讲一件事,出现两个数,提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合起来是多少?
编应用题又是一样新本领,会编的小朋友很能干,不会编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的新本领。
活动自评:
从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操作很感兴趣,幼儿有创新意识,但少数幼儿还是不会写出算式,我认为对于这些幼儿,老师日常活动中多加以个别指导,他们一定会成功。
5的加法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7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操作,游戏帮助幼儿巩固7的加法应用题。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乐意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难点】:
1、初步学会7的加法运算
2、创编、计算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课件、若干种动物卡片,水果,图形卡片,内容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导入:(复习6以内的加法题)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2+3=?
(拍手,拍手,右手伸出2指,左手伸出3指)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2+3=5!
(拍手,拍手,左手伸出2指,右手伸出3指,说出得数)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4+2=?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4+2=6!
(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
二、学习7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
1、池塘里原来有6条鱼,又来了1条鱼,一共有几条鱼?(6+1=7)
老师:小朋友,请看谁来了?。
播放小鱼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
故事引入。讲解小鱼原来有6条,又来了1条,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条?
幼儿:7条。
老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儿:6+1=7
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4+3=7)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儿:4只蝴蝶。
老师:是呀,有4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儿:3只蝴蝶。
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儿:7只。
老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儿:4+3=7
3、小鸡在啄虫子,第一次有5只小鸡,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
(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5+2=7
4、一棵苹果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苹果,先长出来了3个苹果,又长出来了4个苹果,一共长出来了几个苹果?
(老师问,小朋友答)3+4=7
老师板书所有是7的加法算式1+6(6+1)2+5(5+2)3+4(3+4)
三、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1、幼儿分组创编得数是7的加法应用题。
第一组动物卡片(一边学习口述创编应用题,一边取出相应数量的卡片)
第二组水果卡片(同上方法)
第三组图形卡片(同上方法)
2、请个别幼儿口述创编的7的加法应用题
四、结束部分
1、小结本课内容
2、对操作积极,认真的幼儿表扬鼓励,
3、听音乐收拾学具,有序放到指定地方。
【活动反思】:
对7的应用教学,主要是针对“看图列式”教学。我重点是带学生理解图意。首先教学加法列式,主要强调含有大括号的题,“?”号在 大括号外的表示求总数,用加法计算,可以列一图两式 。然后教学减法列式,主要强调大括号内有“?”的情况,不管“?”在左还是在右,都是求其中一部分,用减法,但只能列一图一式。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接受,要举一反三,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课时结束,我感觉学生学得还不错。
5的加法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和竞赛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7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学习看图编加法应用题、列算式。
3、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磁性数字1~7若干;磁性符号“+”、“-”、“=”若干;教学背景图片3幅;水果动物图片每种7个;游戏卡片6张;玩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7的组成。
师:今天小狗邀请小羊去它家做客,小猴也邀请小羊去它家做客,小羊该怎么办呢?出示7只小羊,幼儿自由探索讨论小羊分成两部分有几种方法,老师请幼儿在黑板上列出7的分合示。
(二)、基本部分,学习7的加法。
1、学习7的加法,看图列出加法算式。
(1)、出示图片,教师根据图片讲述应用题:花园里飞来了1只蝴蝶,又飞来了6只蝴蝶,花园里一共几只蝴蝶?引导幼儿学习列加法式题1+6=7、并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题6+1=7,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2)、教师根据图片讲述应用题,并引导幼儿学习列加法式题2+5=7,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加法题5+2=7,依次学习列加法式题3+4=7,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加法题4+3=7,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二)、游戏《快乐数学大本营》,竞赛活动,复习巩固7的加法。
1、进行闯关游戏,第一关《我来说你来算》,男队看图编应用题,女队回答,拿学具雪花片辅助计算,把正确的数字卡举起来,然后交换。
2、第二关抢答题《看图列算式》,两关过后看一看那一队的标记多,选出优胜的一队,分发奖品。
(三)、游戏《去郊游》,复习7的加法。
1.教师介绍游戏名称、玩法及注意事项。
2.教师逐一出示算式,幼儿口算出得数并快速站到相应数字的汽车那,教师表扬动作快且准确的幼儿。
3.游戏若干次,结束。
5的加法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爱学习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房子图
1、有8只兔子,有2个房子,你认为它们应该怎么住?
2、生动手摆摆、相互说说是怎样分的?
师板书:
1 2 3 4 5 6 7
8
7 6 5 4 3 2 1
出示课件:水杯图
把9个水杯放在两排怎样放?指生说。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小朋友种树图
(1)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想不想自己列式?生讨论列式
(3)3+5各指的是什么?同桌说说
(4)想想还可以怎样列试?请你做做小老师,把你的想法讲给大家听
2、观察三道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1)观察讨论
(2)指生汇报
3、算一算
8+1=()8-4=( ) 6+3=( ) 9-2=( )
三、课间游戏:数字扑克牌
二人一组,边出牌边说算式
四、课堂练习
1、看图列式
(1)观察鸭子图、苹果图
(2)自己说图意,独立列式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7 3+6 7+1 9+8 9-2 9-3
8-7 3+5 9-7 9-6 4+4 9-4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希望孩子们能勤练习,达到熟练。
六、作业: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忆今天所学的知识。
板书 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反思:课上内容多,学生不易掌握。
5的加法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算法。
2、在让学生经历发现多种算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体会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点形成“凑十”的思想,并使之清晰。
3、培养学生交流、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用“凑十”法计算。 教学难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猜数激趣
1、猜数列式
师: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小星星眨巴着眼睛对大家笑呢!赶紧数一数,左边有几颗小星星?(9颗)
师:有几颗小星星挺害羞的,躲在里面不敢出来呢!你猜,这里面躲着几颗呀? 生猜。
师:看来,小朋友们各有各的想法,那到底躲着几颗呢?看好喽!(揭开纸片) 生:5颗
师:猜准的小朋友好开心呵!要知道这里一共有几颗小星星,该怎么列式呢? 生:9+5
二、探究算法
1、师:9+5怎么算呢?先请小朋友静静地想一想。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我是一个一个数上去的。
(2):我是这样想的:从5里面拿一个给9,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 师操作小星星,演示这种算法。
(3):从9开始接着往上数5个,就是14。
(4): 5加5等于10,9减5等于4,10加4等于14。
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有数的,也有拿一个凑成10再算的。那么,在这么多方法里面,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有喜欢数的,也有喜欢算的。
2、分析理解方法。
(1)方法
1、3都是数的;方法
2、4都要凑十。 (2)凑十的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先拆数再凑十。
不同点:拆的数不同,可以拆小数,也可以拆大数。
4、体会算法 出示:射击分数表
(1) 小猪得了几分?请用凑十法算一算。 (2) 汇报两种算法。
(3) 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其它小动物得了几分? (4) 反馈交流:重点汇报凑十法的计算过程。 (5) 得第一名的是( )分。
三、巩固练习
1、《课堂乐园》P49第2题。
2、一共有几个奖杯? 4+5+6 怎么算又对又快?4+5+6=9+6=15;4+5+6=10+5=15 比一比,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四、小结
五、作业:课作P49 板书: 20以内进位加法
★★★★★ ★★★★★ ★★★★
9+5=14 反思:
在学习这一课时前,按照以往的经验,认为学生的基础很有可能会参差不齐。所以备课考虑着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基础,他们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什么,想要怎么学等。只有充分地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做出清楚的了解,才有可能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之上,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们。希望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至少获得一种解法,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算法,然后进一步深入领会凑十法。然而,课堂中孩子们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我所料,在让孩子们汇报多种不同的算法时,竟然就只有凑十法一种方法,原先所预设的概不出现。问孩子们,有的说家长教的,有的在幼儿园时已学过。既然孩子们这么直奔主题,我就顺其自然,所以课中也不再引出其他算法。
一直以为不断重复着低段教学,对孩子的学习基础了解颇深。而这一回却给了我重重一锤,要想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得老老实实地从课前起步,在课中调整并向课后深化,不断地了解促使与孩子们走得更近,使课堂更为孩子们喜爱。
5的加法教案 篇12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的《加法结合律》,下面我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学会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经历加法结合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我确定目标的依据是
一是基于对新课标的理解,新课标中指出:“经历运算与建模等过程,建立符号意识,初步形成运算能力,发展抽象思维”。第二学段目标中指出:“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价值。”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对数学教学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加法结合律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三是基于学情的认识,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已经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意义 ,具有初步的推理概括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会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通过观察发现、举例论证、归纳总结出加法结合律,并会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说教法
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指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启发式谈话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说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课中我确定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学目标,学生认知特点及教材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谈话引入喜羊羊骑车锻炼身体的图片,从而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 探究新知环节(依据教材内容,我主要安排以下四个环节)
(一)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首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图意,试着画出线段图,我再引导学生分析线段图,列出算式。
通过让学生画线段图,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也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观察等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观察等式,说出等号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相同点都是三个数相加,和相等。不同点是左边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右边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通过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一步步概括出加法结合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猜测、论证,得出结论
提出质疑,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会是这样的?让学生举例论证。学生举例后再问:能写完吗?有没有一个式子能把所有的算式都表达出来?从而引导学生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最后再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这一环节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具体数据的讨论,上升到规律的发现与归纳最终形成数学模型。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规律,让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回顾小结
通过回顾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加法结合律,让学生明确运用加法结合律要根据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灵活运用,知道学习加法结合律的目的是为了使计算更加简便。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争先恐后填一填
2.判断下面各式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巩固新知,提高计算能力。
四、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首先让学生谈对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再加以评价和总结。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进一步促进理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5的加法教案 篇13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董道玉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49~50页例3、4、5,练习十一第5~8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5+()=65+()()+147=()+274
56+74=()+()a+200=()+()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 30+50+70=30+70+50
a+800=800+a□+△+○=○+□+△
(3)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计算完了,要求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新课
(1)出现两组算式,引导学生比较,加以概括。
我们再观察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13)+14○12+(13+14)
先算一算,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
那么,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
12、13和14这三个数相加,先把12和13相加,再同14相加;或者先把13和14相加,再同12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再观察下面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320+150)+230○320+(150+230)
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2)比较这两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现在观察这两个等式,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先让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突出以下三点:
①这两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3个加数)两个等式中的加数都一样吗?
②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③再看等号右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那么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相同吗?但它们的和呢? 现在谁能把我们所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说一说?
几个学生试说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再看看书中的结语。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谁能用符号(任意选3个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a+b)+c=a+(b+c)
这里a、b、c表示的数是什么范围的数?(整数)
等号左边(a+b)+c表示什么意思?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a+(b+c)表示什么意思?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4)做一做。
第50页的“做一做”,填在书上。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5)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出示例4,480+325+75,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共同讨论。
教师板书:480+325+75
┈┈┈┈┈┈┈┈┈┈┈
┊ =480+(325+75)┊←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计算时方框里的这一步可以不写。
┈┈┈┈┈┈┈┈┈┈┈
=480+400
=880
出示例5,325+480+75,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学生试算后,讨论订正。
教师板书:325+480+7
5┈┈┈┈┈┈┈┈┈┈┈┊ =325+75+480┊←指出应用加法交换律。┊ =(325+75)+480 ┊←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400+480=880
比较例
4、例5,让学生说一说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例4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只应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就可以使计算简便。而例5,要使325和75相加,必须先应用加法交换律把75调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然后启发学生说出例5也可以应用加法交换律把325调到480后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使计算简便。
想一想:过去哪些计算中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学生如想不出,再提出:口算加法是怎样应用的? 如9+8怎么想?9+8=9+(1+7)
17=(9+1)+7
36+48怎么想?36+(40+8)=(36+40)+8
应用加法结合律不仅可以做口算加法,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订正“做一做”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3.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5、6、7题,做完后共同订正。
4.布置课外作业
练习十一第8题。
5的加法教案 篇14
一、说教材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在9到1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探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由于三年级下册时已经接触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又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基于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可以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
三、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xxxx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xx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四、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五、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法则归纳的全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六、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一定都知道,全世界最瞩目的运动盛会当属奥运会了。下面,我们就一起到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现场去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出示第95页主题图及统计表)
2、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从中你想了解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把中国队与加拿大队作一下比较。
(二)尝试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第一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出示父子的对话)同学们想一想,这3.6分是怎么得来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横式。
(4)如何列竖式计算呢?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请一人板演。
(5)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要点。
(7)竖式中的结果3.60与图中父亲说的3.6大小有区别吗?为什么?
教师提示:计算结果要进行简化。
(8)(出示第二张统计表及父子的对话)这111.6分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9)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一人板演。
(10)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11)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12)计算的结果111.60还可以怎样写?
(13)怎样计算出中国队第二轮后领先12.6分呢?
(14)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小组交流。
(15)汇报交流结果。请不同思路的学生上黑板板书横式和竖式。
方法一:49.80+49.20=99(分)
111.6-99=12.6(分)
方法二:58.20-49.20=9(分)
3.6+9=12.6(分)
2、教学例2.
(1)讨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完善板书。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的第1题。
选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第97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集体订正。
3、口算比赛:练习十六第1题。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的加法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能更熟练地看图列7的加法算式。
2、尝试看算式编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重点:能更熟练地看图列7的加法算式。
活动难点:看算式编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数的组成。
二、看图编7的加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1、老师这里有一些组图,小朋友能根据图意口编应用题吗?
2、请幼儿单独编应用题。
3、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句子。
4、带领幼儿一起说应用题并列算式。
5、齐读7的加法算式。
三、老师口报应用题、幼儿列算式。
1、花园里谁来了(一只蜻蜓,不一会儿飞来了几只蜻蜓)(6只)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蜻蜓?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请你把算式列出来。(让幼儿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列出另外一道算式)。
2、草地上有2只小花猫,喵~喵~花园的草地上又来了5只可爱的小花猫,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花猫?请小朋友编应用题并说出算式。
五、评价幼儿作业,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