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子女考第一,是爹的本事还是制度问题?
公共治理走向“善治”,有许多路障。其中之一就是,官员一方面是公共治理的实施者,另一方面又可能因自身“当事”而伤害了公平、公正。为此,引入“回避”这一现代公共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才能搬开这一路障,在必要的时候回避该成为官员的不二选择。
江西庐山管理局招聘,11个岗位有5位当地领导干部的子女考试成绩名列第一。媒体报道,招聘紧急叫停,调查组进驻并对全过程展开调查。大家想知道的是,这种调查是否像如庐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所说,“若发现招考过程中有违纪违规行为,将取消该考生资格,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事实上,查实了这些考生与庐山管理局领导干部的关系,就表明招聘并非如庐山管理局方面所称“在本次笔试中,有很多干部子女参加笔试,只有7名入围面试,占总入围人数的1/5,属于正常现象,而且实行了回避制度”,而是既没有“回避”,也不太正常。
领导干部的子女也是人,也有正常的就业需要。这一点当然不错,但前提是不能在自己爸妈权力治理管辖之下。因为如果这样做,即使没有权力直接插手影响,也照样会被社会公众质疑,再说权力的隐性干预也不会专留把柄给人去查证,到底有没有干预,谁能自证清白?因而唯有回避,才能把权力撇清,给社会公众以公平公正的期待。
中国古代有一个“举贤不避亲”的道理,在当时人才缺乏的条件下或有其合理性。但在当今社会,已不合现代理念。原因就在于,人才极度缺乏的时代已经过去,公平公正必须成为社会运行的一大法则。既是人才,就不妨遵从社会的人才遴选原则,在哪里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而不是只有亲人眼里手下才是人才。
权力要获得公信力,领导干部要令公众相信会秉公用权,就应当在用权的过程中首先把自己和亲属“摘清”。作为领导干部,不仅仅要相信自己不会谋私,觉得自身过硬就不在乎他人说什么,更要相信制度,用现代的理念和原则来检视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如果理论上有违公平公正,哪怕自己不会这么干,也要懂得避嫌。这不是什么胸襟宽广,也不是什么表率作用,而应是从政的一个基本要求。
当年,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二女儿杨惠兰是乡里的民办老师,考地区中专差一分落榜,女儿问爸爸:“要是明年还考不上,你能给我安排个工作吗?”他回答:“不行!我没这个权力。”在任上,他没为妻子孩子家里谋过一点私利,在当地传为佳话。如此,人们也才会相信杨善洲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
作为领导干部,都应当有这样的权力观。不仅仅是不去谋私利,同时更要明白,在公共治理过程必须懂得回避、主动回避。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