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纸质的纸下落时速度的快慢。
2、启发幼儿能用自己的动作或语言表现纸下落的状态。
3、在与同伴交流、合作、记录的操作过程中提高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四种不同的纸(报纸、皱纸、蜡光纸、卡纸),纪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手指运动。
(二)撕纸条。
把报纸撕成一条一条的,再和纸条做个小游戏。
(三)幼儿探索
放录像,幼儿观看三种纸从高处落下的样子。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纸宝宝跳舞的样子。
2、纸宝宝跳的舞一样吗?
(四)探索纸宝宝下落时的速度。
1、幼儿合作,一个拿起三位纸宝宝,站在椅子上让纸宝宝同时飘落,观察飘落时的速度。一个进行观察记录。
2、操作几次后,请幼儿就记录结果进行讨论。
3、.听音乐集体舞蹈。
(五)留下下次探索的目标,带着皱纸宝宝去游戏。
宝宝大班教案 篇2
班级情况:
本班幼儿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于新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游戏这种活动类型。数学《图形找家》这次教育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游戏形式的猜想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法的单一、枯燥,是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对各种集合分类,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重点:在这次活动中要实现的几个目的:
1.在角色游戏和猜想活动中复习几何图形的结合分类,以及复习10以内序数的加法,巩固三维特征的概括。
2.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及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准备:幼儿准备:每2个幼儿人一套学具《图形找家》
幼儿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掌握10以内的加减。
教师准备:教师演用放大的一套。
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角色游戏(复习集合图形、分类、集合)来导入。教师:森林里有一所动物幼儿园,有一天,老师和小朋友做图形找家的游戏,你们看,哪几个小动物来做游戏了?教师逐一出示大象、小鸡、小老鼠、小狮子。因为幼儿都是比较卡通的形式,而且又是角色游戏扮演小动物,这样可以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接下来将幼儿分成4组,每一组个扮演一种小动物角色。
教师出示图1:
这10个图形有些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为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角的个数、边的条数来回答。教师通过这种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游戏开始:
教师出示图2,
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口吻说。大象说:我要有单数编号的图形。小鸡说:我要有四条边的图形。小老鼠说:我要红色的图形。小狮子说:最后的三个图形给我。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用各种小动物口吻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说玩后,请每组小动物个派一个代表上来找图形,教师按角色分别指出要哪几个图形。这部分用的是教师的放大的教具。
过后请下边的小朋友再次操作刚刚的游戏过程。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两个两个一起合作,帮第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教师再次提醒一遍幼儿四个小动物要什么样的图形,教师巡回指导,这部分充分发展了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
宝宝大班教案 篇3
案例背景:
围绕蝴蝶的一系列活动中,有一位孩子说:蝴蝶是蚕宝宝变的。那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呢?、蝴蝶是怎么变出来的?马上有孩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当时我没有给予孩子正面的回答,而是给了大家一个去收集蚕宝宝的建议。过了两天,田田小朋友带来了一大盒蚕宝宝和一袋桑叶。孩子们立刻围观起来,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这是什么呀?、它们吃的是树叶吗?、蚕宝宝会吐丝的、它们是不是马上要变成蝴蝶了?、这两条蚕宝宝在打架呢还有几个胆大的孩子时不时地伸手去抓蚕宝宝,和蚕宝宝来个亲密接触。
蚕宝宝的光临,引发了孩子极大的好奇心。他们天天去看蚕宝宝,交流的话题也不断地深入下去:蚕宝宝身上为什么会有一粒粒黑点?、蚕宝宝为什么不会从桑叶上掉下来?、蚕宝宝会翻跟斗、会抬头、会弯腰、蚕宝宝也要睡觉吗?、它的尾巴后面怎么会有一根小刺?、蚕宝宝在我手上爬的时候感觉痒痒的、我发现蚕宝宝在吐丝了、这条蚕宝宝长得好大,我给它取个名字叫胖胖、盒子里有许多黑黑的是什么?孩子们十分关注蚕宝宝的成长,并时常带来桑叶喂养蚕宝宝。
案例反思:
虽然我在大主题网络中并没有预设蚕宝宝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出现了蚕宝宝,因此我觉得首先要在自己的教学计划中进行调整,加入蚕宝宝的学习内容,这正好也是与大主题《春天来了》的目标相吻合。其次,我觉得在课改理念中,学习活动的形式要更拓展,可以有集体的,小组的、个别的,还可以有持续的等等;例如对蚕宝宝的认识活动就可以是持续的,而不应就以一次观察教学活动而结束。再次,孩子们在持续关注中,对蚕宝宝的观察更细致了。以往我班的孩子在观察时总显得大而化之。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与观察兴趣有关;二、与观察时间、空间是否充分有关。而现在孩子们通过细致的观察,自发形成了若干探索活动。
案例中教师的教育策略:
1.在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蚕宝宝时,我发现班中有较多孩子不敢抚摸蚕宝宝,而有几个孩子又显得力度过重。所以老师每次和幼儿一起观察时总是有意和蚕宝宝来些亲密接触,并鼓励孩子们去试一试、摸一摸、捉一捉。逐渐地,孩子们觉得蚕宝宝好可爱,不会咬人,不会乱跑,大家都愿意和蚕宝宝玩一玩。现在蚕宝宝的房子每次都是由孩子清理干净,动作也显得是那么小心翼翼。
2.孩子们每次观察中总会有许多充满童趣的话语和疑惑。有的疑惑由同伴解决了;有的疑惑由老师做出解释;有的疑惑大家一起找资料解决;还有的疑惑留待在以后的持续观察中解决。
3.老师应捕捉到孩子们每一个主动学习的契机,及时地加以展开、深化和引导。例如当有的孩子来告诉我附近有一棵桑树时,我就带领孩子们去采摘桑叶。从采摘活动中,他们区别了桑树与其他树的不同,发现桑树上有桑果;他们仔细分辨了桑叶的特点;,还特意采一些嫩桑叶来给蚕宝宝吃。
4.在持续的认识活动中,老师要把握好主题开展的过程价值取向;以孩子为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建构不同的认知体系,积累经验;而不应是一些机械化的识记。
宝宝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分析解决问题。
2.乐意与同伴一起协商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
“寻宝”地图,密码纸,拼图
过程:
一,引发主题,展开讨论
1.去寻宝要准备些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带这样东西?
2.小组讨论,写下计划书。
3.派代表讲述,集体检验。
二,研究地图
1.上面有三条路,选择走哪条路?为什么?
2.小组讨论,派代表讲述。
3.集体检验。
三,开启大门
1.小组共同破解密码。
2.填上密码开启大门
四,拼图找宝
1.小组协作拼图
2.老师祝贺寻宝成功。
宝宝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形体组合的方法建构表现兔子的外形特征。
2、探索球体和椭球体的连接方法,表现兔子的不同动态。
3、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建构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认识过兔子,了解兔子的基本特征。
物质:课件、兔宝宝乐园场景、雪花片、半成品(椭球体、球体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课件,感知兔子的特征和动态特点。
1、观察兔子图片,巩固对兔子外形特征的认识。
(1)观看课件,了解兔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过新年了,明年是20xx年,什么年?有一只兔宝宝来到我们班做客,我们一起看看它的是什么样子的?”
“它有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什么形状的?”
(2)小结:兔宝宝有圆圆的头和椭圆形的身体,头上有两只长耳朵,红红的眼睛三瓣嘴,身体下面还有四条短短的腿和一条小尾巴。
2、观察兔子的动态图片,感知兔子的动态表现。
(1)幼儿讲述不同兔子的动态。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只兔宝宝,它在做的什么动作?”
个别幼儿在集体中介绍自己喜欢的兔子动态。
(2)教师小结:兔宝宝非常的可爱,有的站直身体好像在看太阳,有的耷拉着耳朵在思考,有的趴在草地上睡觉,还有的蒙着眼睛好像在玩游戏。
二、讨论图形组合图,感知球体和椭球体的不同连接。
1、“这些兔宝宝真可爱,它们的动作都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
幼儿自由交流,个别幼儿讲述。
2、教师总结:兔宝宝的头在身体的不同位置,兔宝宝的动态就不一样。
三、幼儿自主建构,表现兔子的不同动态。
(1)介绍场景“兔宝宝乐园”,出示兔子,激发幼儿建构兴趣。
教师:“我们一起来插一直可爱的兔宝宝,想一想你插得兔宝宝它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在干嘛。插好了把它们放到兔宝宝乐园里。”
(2)幼儿建构表现,能表现出兔子的动态。及时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鼓励幼儿使用半成品,表现兔子的动态。
四、分享建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1)自由向同伴教师交流自己建构的兔宝宝。
(2)介绍建构作品,重点介绍动态表现。
教师:“你插的兔宝宝在做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只兔宝宝?”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迁移动态表现的建构经验在区域活动中建构表现其他动物、人物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