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政治时政考点之国家十二五规划

2013-01-11 10:57:38 高考政治

  一、【背景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二五”规划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包容性增长”的新提法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而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都是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期。

  创新驱动,首先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即改革。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经济建设主要面临三大课题,即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者虽然相互制约,但经济体制的牵制是根本性的。经济问题就是发展问题,经济发展的能力就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就是创新体制的能力。

  转型发展,转型包括科技、消费、服务、民生、低碳五个导向。

  社会建设,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改善民众生活,促进和谐共生。

  文化繁荣,应克服体制弱点增强软实力,充分满足国民的文化权益和需求。

  二、【理论分析】

  (一)经济常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十二五”规划中的内容,更加说明中国将更坚定地走市场经济道路,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的结构调整指标越来越明确,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显现。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

  3.财政税收作用。财政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应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优化,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的功能作用,支持我国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4.促进社会公平。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公导致人民没有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源头,也是影响民生最好发展的制约因素,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不断扩大“包容性增长”,应对转型时期的社会不公,为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形成新思路新发展。

  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二)政治常识

  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这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2.履行国家职能。“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党的地位和领导方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建议》,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4.党的执政方式。“十二五”规划是一个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五年规划,将是党中央、国务院精心运筹、构思缜密、集思广益的五年规划,体现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十二五”规划的实现关键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规划的制定将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三)哲学常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未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举措,必须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建议》的形成过程贯彻了群众路线,体现了民主决策,集中了全党智慧,吸收了各方意见,是我党在尊重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3.全面的观点。“十二五”期间,既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我们必须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4.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抓住主要矛盾。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包容性增长”的新提法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包容性增长”增长的是民生,发展的是民生。这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十二五”规划的提出,来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规划的提出将推进全面小康的实现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创新试题】

  1.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首次独立成章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大幕拉起。下列有利于“把蛋糕更合理地分配到群众手中”的举措是:

  ①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   ②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

  ③建立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④取消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牵动着广大政协委员的心。在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政协常委、委员从不同方面提出建议,为“十二五”发展献计献策。全国政协常委郑兰荪代表民盟中央建议:“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应是着力点。”这表明:

  ①“十二五”规划是由政协和民主党派编制的 ②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

  ③全国政协履行了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 民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重要议程是审议“十二五”规划纲要,定调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走向。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共产党提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领导的方式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领导的方式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4.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这体现了各民主党派:

  A.可以参加国家政权,参加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B.和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制定国家方针政策

  C.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D.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自主创新实际上是国家的自主,是站在整个国家利益上的自主,是代表国家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自主。要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应该:

  ①加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②确立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

  ③尽量少引进外国的技术和设备  ④造就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从唯物论角度讲,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联系的观点

  C.坚持发展的观点                     D.实践决定认识

  7.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应当看到,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布局亟待优化。二是海洋科技整体水平仍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多。三是海洋开发行为不够规范,近海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扭转,海洋防灾减灾形势相当严峻。四是海洋公益服务能力不足,政策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海洋意识还有待提高,各方面对海洋的了解还不足。

  材料二 重化工业突出的经济大省山东,也在寻求以海洋经济为突破口的经济转型,正在争取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早日纳入国家战略范畴。据了解,山东海洋产业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居全国第二位,但与国际海洋经济还存在很大差距。山东要达到“海洋强省”的目标,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应占相当比重,海洋经济总量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应占举足轻重地位,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山东省如何达到“海洋强省”的目标。(10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哲学生活知识谈谈山东省如何达到“海洋强省”的目标。(10分)

  8.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决定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行集约化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哲学依据。(9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哲学依据。(9分)

  (3)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意义。(9分)

  9. 2010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历史和现实都已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的根本保证,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保证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9分)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B 6.A

  7.(1)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海洋开发行为。④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⑤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消费观。

  (2)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系统优化法。③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④联系的观点、发展观点。⑤意识的能动作用。

  8.(1)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意识的能动作用。③规律的客观性。

  (2)①整体部分辩证关系。②具体问题问题具体分析。③主要矛盾。④量变质变关系。⑤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3) ①国家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资源合理配置,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实行集约化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③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差距,能源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能力。④包容性增长,社会公平正义。⑤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

  9. ①党的性质、宗旨。(2分)②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2分)③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分)④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2分) ⑤执政理念、工作出发点落脚点(2分)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文综有什么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答题

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考试

高中地理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政治考试

2020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下】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2020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上】

高考地理考点

高考政治:党的最高纲领是什么?

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

2019江苏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

高考政治真题